天冷猝死案件激增 醫師示警:3類高危險族群特別注意

王宗道醫師整理天冷容易猝死的3類高危險族群,並呼籲民眾應該注意自身狀況,並規律用藥。(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文:陳如頤(NOW健康)
這一波寒流真的很有感,全台宛如急凍島,各地疑似天冷猝死案件激增,這一兩天全國至少74人OHCA(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最年輕者僅38歲。醫師提醒,務必注意保暖,一旦出現胸悶、心悸、冒冷汗、噁心、想吐,需儘速就醫。
氣象局持續針對20縣市發布低溫特報,其中24測站測得入冬以來最低溫紀錄。氣象局表示,今(21)日持續寒冷,預計明日寒流威力才會逐漸減弱,等到週五才會結束。
最近幾天救護車出動頻率明顯增加,統計19、20日全台共有74人OHCA(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屬於院前死亡,儘管是否與天冷、寒流急凍有關,還需進一步釐清死因,但不少子女為家裡長輩健康狀況感到憂心。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呼籲,最近幾天低溫,有清晨運動習慣的長輩應該在室內走動,不要外出。睡覺之前,應該先將厚外套放在床邊,起床時立刻披上衣服。
民眾外出時,除了外套衣服之外,還需準備帽子、手套、圍巾、襪子、包覆性的鞋子,做好禦寒準備。機車騎士可以穿上雨衣,戴上手套、全罩式安全帽,減少冷風雨水接觸皮膚,以減少血管管疾病問題。
台大醫院內科教授、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提醒,皮膚接觸冷空氣的面積越大,血管越容易收縮,此時血壓容易上升,對於心律不整、心血管狹窄症狀者來說,可說是一大危機,容易引發猝死、心肌梗塞、腦中風等急重症。
王宗道醫師整理天冷容易猝死的3類高危險族群,並呼籲民眾應該注意自身狀況,並規律用藥:
▸第1類:心血管疾病患者,裝過心臟血管支架、中風。
▸第2類: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抽菸、肥胖等族群。
▸第3類:一動就喘,容易胸悶或心悸者。
相關新聞
-
心肌梗塞險喪命 竹科工程師感謝救命醫生
2017-05-25 22:04:55近年來,心血管疾病蟬聯10大死因前3名,更有年齡層下降趨勢,新竹縣東元醫院成立血管中心,引進全新低輻射心導管設備,更能精準確認病灶,快速把握黃金治療時間。有一名竹科工程師,去年(105年)因為突發心肌梗塞,所幸及時獲得治療,他還特地到醫院,感謝醫療團隊救命之恩。
-
寒流急凍猝死增 醫:這樣做才保暖
2018-02-06 17:22:29這一波寒流低溫持續5天,創下近年來最久紀錄,令人擔憂的是,全台各地猝死個案急速累積中,從2月2日至5日猝死人數保守估計已經超過120多人,幾乎都是70至80歲長者,醫師呼籲,民眾應該多關心家中老人家,注意保暖。
-
冬天最容易猝死?3個急救要穴報你知 |談古論今話中醫(219)
2016-01-14 13:57:32認識中醫急救要穴-人中、心俞、至陽。
-
心血管疾病非男性專屬 女性更年期後風險大增
2019-03-08 14:30:11女性荷爾蒙可是女人保命長壽秘訣,更年期之前,心血管疾病風險明顯低於男性,但過了更年期,則因荷爾蒙濃度降低使血管彈性變差、血壓上升。研究顯示,更年期之後,每5歲增加近1倍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
熱斃! 南市兩天9人猝逝
2012-07-15 21:05:31這麼熱的天氣,提醒在戶外工作的民眾真的要多多留意了,因為在台南市7月份以來,就已經有20多人意外猝死,其中不少是男性的戶外工作者,疑似是因為熱衰竭,引發了急性心血管疾病猝死。而醫生也呼籲,不要長時間在戶外工作,最好是做一下,休息一會,免得身體負擔不了。
-
『告別高血壓』中醫從根本調養 | 談古論今話中醫(525)
2020-10-03 19:41:52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血壓是指血液由心臟送出時在動脈血管內產生的壓力,受年齡、運動、肥胖抽菸等因素影響。由於血壓升高時,多數人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容易被忽視。
-
當心血管比你老!更年期後動脈硬化風險高
2018-01-12 16:37:25榮新診所家醫科主任康宏銘表示,動脈硬化是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臟病、腦中風的主要原因,除正常的老化外,遺傳也會有影響,有家族史者發生機會較高,此外,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抽菸、高同半胱胺酸等都會加速動脈硬化的過程,由於動脈硬化的進展是無聲無息、日月積累,很多人往往會輕忽三高等風險因子的傷害。
-
長者走3分鐘就喘 主動脈瓣膜狹窄當心猝死
2018-03-05 19:12:57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介入性心血管科主任黃啟宏指出,主動脈瓣膜是3瓣,但亞洲人僅有2瓣的比例比西方人高出甚多,約2成民眾只有兩瓣,年輕時還無大礙,等到60到70歲,就可能發現主動脈瓣膜狹窄。
-
守護心臟從日常做起 醫:護心4準則 降低病發率
2018-01-02 12:26:18現今由於飲食習慣的改變與生活作息的不正常,導致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年齡層下降,因此心血管疾病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醫師表示,有心臟疾病的青壯年族群已不在少數,常見是因為抽菸、熬夜等不良習慣而引起心臟疾病,因此一定要改掉不良習慣,才能把心守護好
-
『告別高血壓』中醫從根本調養 | 談古論今話中醫(525)預告
2020-10-05 17:27:06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血壓是指血液由心臟送出時在動脈血管內產生的壓力,受年齡、運動、肥胖抽菸等因素影響。由於血壓升高時,多數人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容易被忽視。
-
秋冬季節 年輕人也需謹防中風
2016-12-16 17:40:24秋冬季節,早晚溫差大,是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中風、猝死已經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最近,在中國大陸連續發生20幾歲的年輕人中風和猝死的案例,值得大家好好審視自己身體的健康狀況
-
首波寒流來勢洶洶!抗寒8招看這裡
2018-01-10 17:08:50寒流報到,根據中央氣象局觀測,昨日(1月9日)清晨淡水出現攝氏8.8度低溫,已刷新去(106)年入冬以來全台平地測站最冷紀錄;而從今天起,台灣附近水氣減少,各地將轉為乾冷的天氣型態,由於輻射冷卻效應,預估周四(11日)、周五(12日)將是這波寒流威力最強的時候,各地低溫約8到10度。
-
熱心民眾捐自動心肺復甦機 助力消防緊急救護
2021-01-13 21:46:47寒流接力襲台,各地頻傳猝死事件,桃園市消防局救護勤務逐年增加,去年救護案件量就達到將近10萬多件,12日有2名熱心民眾以個人名義,捐贈2台自動心肺復甦機,用實際行動支持緊急救護工作。
-
明金成心肌梗塞猝逝 醫示警冠狀動脈心臟病典型3症狀
2022-02-11 16:38:37知名偶像劇導演明金成昨天(2月8日)深夜不幸猝死,享年51歲,親友錯愕不捨,死因疑似為突發性心肌梗塞,專家提醒,如果1週內2次以上胸悶、喘不過氣、爬樓梯會喘等症狀,就應儘速就醫,因為大地震(心肌梗塞)來之前,一定會有警訊。
-
寒冬預防心血管疾病!醫師提醒五要點
2021-02-18 21:54:11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當天氣寒冷,血管收縮,血壓急速上升時,就容易發生心臟冠狀動脈狹窄或是阻塞,造成「冠心症」,甚至造成中風或是心肌梗塞,危及生命。近日冷氣團再度來襲,醫學中心提醒民眾,預防及改善心血管疾病,有五項要點!
-
台北馬拉松5人OHCA 醫師:三高沒控制好別跑
2021-12-19 18:02:382021台北馬拉松今天上午開跑,卻出現5人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國內心臟內科醫師都驚呼真的很少見,提醒有高血壓、高血糖等三高問題的民眾,若病況沒控制好千萬別參加馬拉松。
-
天冷胸悶胸痛呼吸急促一不小心恐喪命 護心4招防猝死
2021-01-19 18:58:4052歲的劉先生,抽了10幾年的菸,平時有服用抗心絞痛及三高治療藥品,在強烈冷氣團襲台時,仍維持清晨外出運動習慣。但連續幾天都感到胸口悶痛,有壓迫感,擔憂新冠疫情不敢就醫,直到有盜汗及呼吸急促等症狀,才在家人陪同下就醫治療。其實有心絞痛與三高病史,在冷天更易受影響,最嚴重恐致命。
-
三高患者3餐吃粽子?營養師:搭配蔬果以免吃出問題
2022-06-01 21:28:43端午節將至,許多民眾購買粽子,準備度端午節,營養師提醒,傳統肉粽含有超高熱量,且高油、重鹹,三高患者不宜多吃,並多喝水,搭配蔬果,攝取膳食纖維,以免吃出問題。
-
注意!身體出現4種異常症狀 恐有心血管疾病
2020-01-16 11:31:36心血管疾病是全球頭號死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與年齡有很大的關聯性,但臨牀發現,已有年輕化的趨勢。大家總是把這種好發於寒冷季節的疾病,跟年長的男性聯想在一起。但除了年輕族群的發生率有上升的趨勢,其實女性罹患心肌梗塞的死亡率比男性更高。
-
心律不整中西醫治療
2018-03-20 15:55:24廣義的心律不整,即心律異常,包含心跳不規則、過快、過慢等,其中心搏過速(頻脈)是指心跳每分鐘大於100下,心搏過緩(緩脈)是指心跳每分鐘低於60下。心律不整很多是沒有感覺的,有感覺的話,大部分是心悸,或是心跳暫停的感覺,嚴重的會導致眩暈、昏厥、呼吸困難、胸痛等等。有些嚴重的心律不整,會導致中風、心臟衰竭等,甚至心跳驟停、猝死、休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