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運動可以防止記憶力下降 這有氧運動最容易被低估
文:王澍清(NOW健康)
想要保留所有珍貴的回憶,包括初吻和第1次開車時的感受嗎?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就開始運動吧!最新研究表明,老年人能夠透過定期運動來防止記憶力下降。也就是說,當久坐不動的老年人開始運動,他們情節記憶能力將有所改善,而且在還沒有經歷記憶喪失的人群中最為明顯,此研究刊登在《Communications Medicine》(通信醫學雜誌)。
國外研究每周運動3次持續4個月 有助於情節記憶能力
研究的主要作者Kenneth P. Dietrich 藝術與科學學院的臨床與生物健康心理學博士生Sarah Aghjayan表示,從研究來看,每周運動大約3次,持續至少4個月,就可以得到情節記憶能力的好處。
情景記憶是一種處理過去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的記憶,也是第1個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的記憶。情節記憶是一種主觀記憶,能與過去的特定時間、地點等連結的情感,以及其他相關聯的知識連繫起來,是個可以被明確指出的記憶,將發生在過去特定時間和地點的個人經歷集合。例如:有個人記得他的6歲生日派對的場景與事件,這就是情節記憶,個人可時光倒流回朔發生在那個特定時間和地點的事件。
55至58歲運動改善記憶力表現最佳 走路也能減輕壓力及增強幸福感
在這項研究中,Sarah Aghjayan和她的同事回顧了36項研究,其中包括平均年齡71歲共2,750人,他們每周運動3次,1次約15至90分鐘,持續18至39周的時間。調查結果顯示,年齡在55至68歲之間的人,在運動時表現出最大程度的記憶力改善。
Sarah Aghjayan進一步說明,研究發現,走路是最容易被低估的有氧運動形式,但對許多人來說,走路是容易且自由的,除了對身體健康有好處之外,還能減輕壓力和增強幸福感,這些對大腦健康都很重要。另外,大家也都知道,規律運動可改善睡眠和情緒,還能改善心臟健康並影響體重,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大腦和記憶力。
Sarah Aghjayan建議,在開始新的運動計劃之前,務必先詢問醫師從事哪些運動是安全的,並嘗試找出喜歡的運動,並找朋友一起做,這樣就能更有動力堅持下去。
編輯:王澍清(NOW健康)
相關新聞
-
中風治療不只有1種 有氧運動成復建新選擇
2019-08-21 16:26:57中風後的患者總是很慶幸自己能撿回一條命,會透過物理療治療進行復健,但現在有1項研究顯示,中風患者從事有氧運動後,耐力和行走能力明顯提高,簡單來說,能夠透過運動幫助中風患者回復健康狀況,研究刊登在《美國心臟協會雜誌》(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journal)。
-
寶寶爬站走提早不好?醫師:觀念正確才重要
2017-12-05 14:52:56俗話說「七坐八爬十站一歲走路」,因此許多家長認為寶寶應該在1歲前學會走路;但也有家長認為「太早學走路會影響發育,讓寶寶將來腿型不好看」,或是「要先學爬再學站,多爬才會變聰明」等,到底為人父母該如何做,才對寶寶的發育最好呢?
-
走路步態分析 從外觀預測健康
2018-03-28 10:46:12美國研究發現,走路速度的快慢可以預測壽命長短。走路是日常生活中最具功能性及重複性的活動,正常步態需要神經系統和肌肉的高度協調,同時涉及許多的脊髓反射和大小腦的調節。因此觀察步態常可提供重要的神經系統疾病線索,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特殊步態。
-
身體「鈣」重要 這15種食物不輸牛奶
2019-06-17 15:47:31鈣質在身體機能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例如肌肉收縮、神經傳遞信息以及釋放激素,若飲食中缺鈣的話,身體會消耗骨骼中的鈣,導致健康問題和疾病。
-
女性內臟脂肪多1公斤 第2型糖尿病風險增7倍
2019-09-17 18:32:08根據1項新的研究發現,在器官和腸道周圍的腹部脂肪過多,對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影響很大。僅僅1公斤的內臟脂肪,女性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就會增加7倍以上,但男性卻只有增加2倍,不過,除了增加糖尿病風險之外,也可能導致心臟病、高血壓和高脂血症,研究發表在《自然醫學期刊》(Nature Medicine)。
-
本土疫情再升溫!研究:缺乏運動恐增加重症風險
2021-05-04 19:11:23COVID-19肆虐全球至今已經有1年多的時間,除了已知慢性病、高齡或肥胖,是加重病情惡化的危險因子之外,根據《英國運動醫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發表的1項研究表示,缺乏運動可能會增加COVID-19重症的風險,死亡的機率也會升高。
-
關節發炎疼痛 7種天然食物能緩解
2019-06-26 18:36:53每次久坐、爬樓梯,會感覺臀部疼痛,或想要用手去抱孩子以及拿重物時,都會感覺關節吃力疼痛,這代表你的關節很有可能發炎了。
-
這6種食物能促進健康 快列入採買清單
2019-04-02 16:40:02試著將以下6種不太常見的食物加入餐盤,讓你攝取的卡路里能得到更好的營養吧!
-
中醫享『瘦』秘笈大公開 讓您輕鬆窈窕不復胖 | 談古論今話中醫(482)
2019-12-04 09:47:37當有一天發現自己體重增加或體型變胖時,許多人就不敢吃飯喝水,以減少熱量的攝取,但這種極端方式往往會導致新陳代謝下降,使身體臟腑功能低落,造成經絡堵塞、毒素堆積,結果就越來越胖。 這一集高興邀請到吳明珠中醫診所院長吳明珠中醫師來到現場請他來告訴我們中醫如何減肥又不會復胖。
-
月餅熱量高易致肥 專家教健身甩肉
2016-09-11 21:23:33中秋節快到了,各式各樣的月餅紛紛上市,民眾想吃,但又怕熱量高,吃多了造成身體肥胖,專家說,透過健身運動,可以享受美食,又不讓身材走樣。
-
飯後血糖不控制 當心失智症提早報到
2017-12-14 17:45:29國家衛生研究院的追蹤調查即顯示,台灣未用藥物控制的糖尿病患,失智症風險是常人的2.4倍,已用藥患者的失智症風險,則是常人的1.6倍。而根據今年發表在美國糖尿病醫學會《糖尿病照護期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對於大腦認知功能下降或失智症,飯後高血糖尖峰的影響可能更大。
-
不只幫助睡眠 研究:洋甘菊茶有益血糖控制
2018-05-14 19:29:19三高疾病之中,最多併發症的就是糖尿病,因此,如果可以在血糖偏高的時候,透過飲食來控制血糖,就可以免於進入糖尿病的階段。日前有專家發現,喝洋甘菊茶可以預防或控制糖尿病。
-
薑黃有助記憶和專注力提升 這些人不建議吃
2018-02-08 16:08:58你愛吃咖哩嗎?你知道能夠提供咖哩中黃色的成分,就是薑黃,而薑黃同時也能有助於減少體內的炎性反應。美國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為了測試薑黃素對於炎症還原性能的有效性,做了一個研究,並發現薑黃素的抗炎特性,可以提高記性和專注力,研究刊登在《美國老年精神病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
國人心血管疾病致死率高 這5種食物有助改善
2019-06-18 19:01:35心血管疾病是多種疾病的總稱,包括中風、心律不整、心臟病、心力衰竭、心臟瓣膜等問題,定期運動和健康飲食,可以幫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有1項新研究指出,每年有數百萬人因水果和蔬菜攝取量不足導致心臟病和中風而死。
-
喝茶別再趁熱了!研究:溫度最好在60度以下
2019-03-26 17:21:29去年資深藝人安迪與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都因為罹患食道癌病逝,令人相當震驚和遺憾,過去的研究已經發現飲用熱茶與食道癌風險之間的關聯,但目前還沒有研究以客觀角度探討喝茶的溫度。最近《國際癌症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刊登1項研究,證實飲用60°C以上的熱茶和咖啡,與食道癌發生率密切相關。
-
感冒反反覆覆好不了?增強免疫靠這招
2019-01-08 19:11:26持續寒冷的天氣,讓許多人即使感冒很久還是好不了,或是很容易就被傳染感冒,有些人會靠飲食增加免疫力,或是宅在家裡不出門,減少被傳染機會,但其實增加免疫力最好的方法就是運動。
-
強迫症?潔癖?原來體內少這種蛋白質
2018-01-17 17:14:16有些人短短1小時內就要洗好幾十次手,或是才洗完澡,出門買東西不過幾步路程,回家後因擔心害怕身上沾染的細菌、灰塵,而又再洗一次澡,這就是所謂的強迫症(OCD,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為一種精神官能疾病。
-
濫用抗生素 中老年婦女尤其要注意
2019-05-02 18:29:58抗生素可以對抗細菌,但若是長期間使用,可能會增加中老年婦女中風與心臟病的風險,研究刊登在《歐洲心臟雜誌》(European Heart Journal)。
-
沒吃早餐的人注意!心血管疾病正等著你
2019-05-15 16:39:31現代人為了趕上課、上班,或是為了減肥等原因,養成了不吃早餐的習慣,上班族一進公司就開始忙工作,學生到學校就開始上課,有時候早餐只吃了1口,就被忽略。現在有研究表示,不吃早餐的人,將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較高,研究刊登在《美國心臟病學院雜誌》(JACC)。
-
電從運動來!環保健身房善用「人力發電」
2019-07-23 23:47:50現代人注重健身,而環保意識在人們心中也漸漸擴大。美國一家健身房將環保與運動結合,使用自供電健身器材,不但不用插電,還能將運動產生的能量轉換為電力,供健身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