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顆台灣自製衛星 獵風者衛星最快明年首季發射

獵風者衛星的台灣自製比重提高至82%,衛星電腦、 電力控制、光纖陀螺儀、導航接收機等關鍵元件及重要的酬載儀器都由台灣製造。(圖/中央社)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7 月 20 日訊】科技部今天舉辦記者會說明獵風者衛星任務,獵風者衛星為福衛五號後、第2顆台灣自製衛星,據國研院太空中心預估,獵風者衛星最快於明年第1季發射,若發射順利,未來將有助天氣預測。

科技部長吳政忠致詞表示,今年為太空產業發展元年,台灣過去30年已進行相關科學研究,培養豐厚太空科技人才及技術,近年進一步布局台灣太空產業,掌握未來潛在商機;他也透露,太空中心明年預算將超越今年,今年預算已近新台幣40億元,明年預算應會超過50億元。

獵風者衛星計畫主持人林辰宗表示,獵風者衛星由太空中心設計製造,整體任務有超過20家台灣廠商及學研界參與,且整顆衛星由台灣自行研發製造比例已高達82%。

獵風者衛星日前已裝上太陽能板,完成全部組裝,待後續完成環境測試及功能測試,預計最快明年第1季會在法屬圭亞那的圭亞那太空中心,搭乘法國亞利安太空公司的織女星C型火箭發射升空。

獵風者衛星是觀測風場的衛星,不同於福衛七號直接接收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所發射經過電離層與大氣層折射的訊號進行觀測,獵風者搭載國內自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反射接收儀(GNSS-R)」,在低地球軌道上蒐集由海面反射的全球導航衛星訊號,利用訊號反射的物理特徵推算海面風速。

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楊舒芝表示,GNSS反射訊號可應用於觀測大氣、海洋、陸地水文,為衛星遙測應用新趨勢,預期將可改善天氣、氣候預報,也可進行海面狀況監測,提升海面觀測能量。

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指出,獵風者衛星是第2顆台灣自製衛星,不僅自製率逾8成,也附帶驗證由台灣自主設計製造的10項關鍵元件與技術,顯示台灣太空產業發展從嬰兒在地上爬的階段,現在來到可以到處跑的年紀。

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認為,獵風者衛星功能是「把垃圾變黃金」,先前福衛三號被證明是太空最準確的溫度計,但接近海面處仍會受反射波干擾,導致訊號非常雜亂,讓氣象局相當頭痛,未來可利用反射波計算出海面風場,預料將有助颱風強度的掌握及預測。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