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聯合國小型穀物年 中山大學攜部落共同返穀

「大武山山林生態智慧調查-以粟作文化生態系統為例」計劃團隊,出發前.禮納里.領取好茶小米(中山大學 提供)

【新唐人亞太台 2023 年 01 月 05 日訊】國立中山大學研究團隊響應2023聯合國國際小型穀物年(2023 International Year of Millets, IYM 2023),與重視台灣原民小米文化人士共同舉行「返穀,為世界開門」活動,呼籲小型穀物之保存與推廣小型穀物以應因全球環境變遷的精神,於屏東縣霧台鄉舊好茶部落為魯凱好茶小米生態系統修復努力。

響應聯合國小型穀物年 中山大學攜部落共同返穀,研究調查屏東及台東之魯凱、排灣、卑南等族之粟作農業系統生物多樣性,紀錄及盤點粟作文化傳統山林生態知識(中山大學 提供)
響應聯合國小型穀物年 中山大學攜部落共同返穀,研究調查屏東及台東之魯凱、排灣、卑南等族之粟作農業系統生物多樣性,紀錄及盤點粟作文化傳統山林生態知識(中山大學 提供)

小米(粟)是台灣原鄉主要糧食作物,部落文化發展的核心,為了保存及推廣魯凱小米種源及復耕,「大武山山林生態智慧調查-以粟作文化生態系統為例」計劃團隊三度帶魯凱好茶小米種源,回到屏東縣霧台鄉舊好茶部落(即古茶布安)耕種,積極于原生小米種源之採集保存、分類研究及推廣。

「大武山山林生態智慧調查-以粟作文化生態系統為例」計劃團隊準備整理播種(中山大學 提供)
「大武山山林生態智慧調查-以粟作文化生態系統為例」計劃團隊準備整理播種(中山大學 提供)

國立中山大學助理教授劉世慧指出,好茶部落不僅留下了豐富的魯凱族文化,保有目前全台原住民小米品系最高的多樣性,在部落歷經多次遷村後返回舊好茶整地、播種,有其特殊文化歷史意義。

魯凱小米種源及復耕計劃團隊2022年12月31日出發走到古茶布安,在部落林間告別2022,迎接2023年1月1日元旦的朝陽,象徵新年起始的第一天,帶領長榮百合國小的學生進行採收、整地、播種,在小米種源的原生地進行傳承與粟作生態系統修復(中山大學 提供)
魯凱小米種源及復耕計劃團隊2022年12月31日出發走到古茶布安,在部落林間告別2022,迎接2023年1月1日元旦的朝陽,象徵新年起始的第一天,帶領長榮百合國小的學生進行採收、整地、播種,在小米種源的原生地進行傳承與粟作生態系統修復(中山大學 提供)
研究專員林志忠(右)、歐家滎(左)代表計畫團隊,和長榮百合國小師生、深活共構、好茶社區發展協會、種子野台、與禮納里眾多重視小米及小米文化的原民朋友與人士共同舉辦「返穀,為世界開門」活動(中山大學 提供)
研究專員林志忠(右)、歐家滎(左)代表計畫團隊,和長榮百合國小師生、深活共構、好茶社區發展協會、種子野台、與禮納里眾多重視小米及小米文化的原民朋友與人士共同舉辦「返穀,為世界開門」活動(中山大學 提供)

「大武山山林生態智慧調查-以粟作文化生態系統為例」計劃,強調舊好茶實為重要的文化遺產地,進行一場因應聯合國國際小型穀物年,為台灣原民小米文化與生態修復的工作,「這是一個開始,是一個延續」,希望藉此讓世界認識台灣小米文化及生態的多樣性。

新唐人亞太電視 許娟 整理報導 / 責任編輯 姚瀚宇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