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低碳米 AI析作物狀況.灌溉決策準確度逾9成

【新唐人亞太台 2023 年 11 月 08 日訊】歡迎回來,AI浪潮下,智慧化的技術應運而生,輔助人們便利生活,節省資源。現在,學界開發出「智慧農業前瞻預警平台」,應用在稻米種植上,取得了良好成果,這項技術可以輔助農民做出最適當的灌溉策略,節省水、電資源,讓農業更減碳,更永續。

綠油油的稻田,一眼望去,生意盎然。水稻是台灣重要的糧食來源,迎接AI世代來臨,現在種稻,可以更節能,更低碳,更智慧。

中興大學基因體暨生物資訊研究所教授 朱彥煒:「技術最主要是用人工智慧的演算法,他(農民)使用我們的技術,拍一下照,我們就能夠告訴他說,現在作物是不是缺水,如果假設缺水,我們同時還會再參考現在的氣象的資訊,假設未來會下雨,我們就會建議他說先不施灌,那如果不會下雨,我們就建議他會澆水。」

學者們組成團隊,在國科會計畫支持下,開發出「智慧農業前瞻預警平台」,以AI演算法,辨識作物生理特徵,分析作物是否缺水,缺多少水。農民只需要操作APP,無須另外建置昂貴儀器。

稻米產銷契作公司董事長 陳肇浩:「這一個(技術),對於我們的準確率裡面,到百分之九十幾以上,那事實上對於產量跟品質,在一期的一個試驗裡面,它跟我們之前的一個做法裡面,事實上都是一樣。」

中興大學基因體暨生物資訊研究所教授 朱彥煒:「今年已經是進到第五年了,那我們在今年的話,再跟稻米產銷契作公司合作,那個已經做到六公頃的驗證,之後的話,會再就是驗證全部的1400公頃。」

透過此技術,種稻可以省下2成用水量,以全台水稻種植面積來算,每年能省下12億噸水、6500萬度電,降低3.15萬噸的電碳排,減少1.65億新台幣的成本。在最適化灌溉方案下,還能減少3成的水田甲烷排放量。這項技術可以應用在不同綠葉作物,穩定作物品質、降低種植成本及風險,達到省水、節能、減碳目標。

新唐人亞太電視 邱添喜 黃彥菱 台灣台中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