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婚禮喜宴 鴨母船古禮迎親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2014年2月24日訊】早期的宜蘭冬山河流域,每逢大雨一定會淹水,而趕鴨子的鴨母船,就成為主要交通工具,另外,鴨母船還兼具 割稻子、救難,甚至是迎親花轎的功能;當地居民用心把河域文化保存下來,日前還邀請新人來體驗,鴨母船古禮迎親。

    冬山河舊河道,喜氣洋洋,婚禮新人乘坐著傳統的三輪車,在八音禮樂的伴奏下,前往河岸碼頭,趕鴨子的鴨母船,搖身一變成了花轎,傳統的古禮迎親,這是冬山河整治後的頭一遭。

    參與賓客 張麗貞:「鴨母船這樣古禮的(嫁娶)方式從來沒看過,覺得很興奮,這樣辦起來非常熱鬧,就是跟穿白色婚紗完全不一樣。」

    新郎 林昱辰:「在你可以看到後面有很多親友在旁邊為你祝福跟拍照,感覺跟那種一般婚禮不太一樣 。」

    鴨母船在船夫的掌舵下,乘著徐風緩緩前行,新人的臉上洋溢著幸福和滿足。

    媒人 林秀霞:「以前的古早味都呈現出來了,辦傳統嫁娶,以後孩子們才會懂這些古禮。」

    新娘 楊雅雯:「體驗人家以前那種古禮的方式,來完成自己的終身大事,覺得很熱鬧,感覺街頭巷尾的人通通出來幫你祝福,跟別人不一樣,而且也可以讓自己留下一個很美好的回憶。」

    小河文化是冬山河舊河道留下來的農村文化,這次舉辦「古禮迎親」活動,希望能讓這種在地文化重新被回味與認識,進而傳承下來。

    宜蘭縣觀光大使協進會理事長 林耀華:「所以我們今天的小河文化是把它展示說,鴨母船的作用並不是只有看鴨母、割稻子、交通工具,甚至碰到什麼事情,發生什麼事情,都可以利用 。」

    小河文化在當地居民的用心下,得以保存和延續,也讓更多人有機會來了解背後的文化價值與動人的故事。

    新唐人亞太電視 黃訢瑜 吳富國 宜蘭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