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小品「騙子」操河南口音 惹爭議

北京春晚小品《取錢》(視頻截圖)

【新唐人亞太台 2017 年 01 月 30 日訊】2017年北京台春晚上,郭冬臨搭檔孫桂田表演小品《取錢》。在小品中大媽遇到詐騙,而騙子操着一口河南口音,引起網民對地域歧視的爭議。

【春晚小品騙子河南口音引爭議 編劇道歉】

1月29日,據《大河報》報導,北京台春晚初一上演,郭冬臨、孫桂田、吳江等表演小品《取錢》,郭冬臨出門幫媳婦買絲襪,在銀行門口與一位大媽上演了一出烏龍事件。小品中大媽遇到了詐騙,而騙子操著一口河南口音。

這一情景一出現,立刻在網上引起了網民的熱議與質疑:「為甚麼騙子一打電話,張嘴就是河南話?一定要影射河南人嗎?」「騙子就非得是河南口音麼?就不能普通話麼?」

(魏新微博截圖)
(魏新微博截圖)

對此,該小品編劇魏新在微博上回應並向網民道歉。

上述報導引發大陸網民熱議:

「我家是安徽北部的,離河南很近,口音確實很相近。」

「昨晚看的時候,就覺得會引發『地域黑』的誤會。」

「現在春晚小品不好看也是有原因的!當年陳佩斯賣羊肉串的小品放現在估計就得斃了!」

「趙本山發東北口音在小品裡醜化農民,怎麼沒有人要求央視道歉啊?」

「照這個邏輯東三省人民早瘋了,一半小品裡神神叨叨的人都是東北口音。」

趙本山醜化農民、殘疾人等弱勢群體

曾被官媒稱為「小品王」的趙本山,其小品常以農民、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為侮辱和嘲弄對象,從而被輿論指為低俗、惡俗。

據報導,趙本山的惡俗作品在他2007年到美國巡演時被美國觀眾所詬病,甚至有人因其節目「歧視殘疾人」而要起訴他。

紐約律師陳梅說:「趙本山的演出團隊,演員上台一諷刺殘疾人,二諷刺肥胖者,三諷刺精神病患,他的演員模仿瘸子等殘疾人,把自己的歡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連趙本山本人出場時都說了一句話:『大概全中國的精神病人都在我趙本山劉老根隊伍裡。』」

前紐約中華學苑張校長說:「趙本山的演出非常低俗,我是遼寧人,按理說應該捧幾句,但趙本山的尾巴翹得太高了,捧不得了。說句實話,趙本山的演出水平不高,檔次屬下里巴人一等,語言低俗,在紐約演出時,趙本山本人說『哥倆娶一個媳婦』,又解釋不是哥倆用一個媳婦。甚麼話!低俗的很!我感到他給遼寧人丟份兒。」

近年來,大陸流行很多備受爭議的小品,主要內容就是男女演員的互相攻擊、擠兌,在小說、電影、電視劇裡,侃爺、耍貧嘴者成為受青睞的角色,很多作家把尖刻當成深刻,網絡論壇更是刻毒語言的天下。農民、窮人、殘疾人、相貌醜的人、教育程度低的人,等等,都成為人們攻擊挖苦的對象。

大紀元記者李淨綜合報導

轉載自《大紀元》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