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特首選戰 林鄭月娥報名參選再遇示威
【新唐人亞太台 2017 年 02 月 28 日訊】鏡頭轉到香港。香港特首參選人之一、前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今天前往選委會遞交提名表格,一共遞交 579個選委提名,當中沒有民主派選委,也與之前設定爭取600到700票提名的目標相差甚遠。與昨天政綱發表會一樣,今天也有民團到現場抗議。
林鄭月娥早上十點五十分左右,抵達灣仔選舉事務處,提交579個簽名的提名表格以及《確認書》給選舉主任。提名中,絕大部分來自建制派及工商界,沒有民主派選委,林鄭月娥表示 會繼續爭取廣泛支持。
香港特首參選人 林鄭月娥:「我知道仍有些選委朋友,在這階段都不選擇提名我本人或提名任何一個人,這都可以理解,我希望在未來日子,繼續爭取每一位選委的支持。我亦會廣泛去接觸香港市民,希望得到市民的支持及認同,讓我有機會在未來五年繼續服務香港社會。」
社民連和人民力量等團體到場示威,批評林鄭月娥是中央「欽點」,抗議「小圈子」選舉,以及要求「公民提名」。林鄭月娥報名後離開,在地下大堂被示威者包圍,接過請願物品。
畫面:社民連副主席 黃浩銘:「妳是百分之百建制派,妳怎麼看都是689(梁振英)。百分之百建制派,妳是共產黨的走狗,妳是中聯辦的走狗。」
前一天林鄭月娥政綱發布會上,也遭到社民連、立法會議員劉小麗、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等人抗議,甚至衝進會場。發布會結束後,示威者不滿林鄭沒有回應訴求,包圍林鄭 場面混亂,林鄭無法返回後台,之後離開會場。
新唐人記者林秀宜在香港報導
相關新聞
-
李家超將成港特首 港政界拒答「與林鄭相較」
2022-05-07 21:29:58香港特首選舉8日投票,唯一候選人李家超篤定當選。有學者分析,未來北京更直接主導香港施政,李家超將比林鄭更臣服於中共指令,香港領導班子可能會有更多武官。而中共在林鄭月娥宣布不角逐連任後,沒有評價其任內表現。香港一票政界權貴,也拒絕把林鄭及李家超作比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譚惠珠,及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被問到時都以搖頭拒絕回答,或噤聲直接走掉。
-
美國務院:林鄭月娥參與迫害 美譴責中共傷港自由
2022-04-05 14:38:06香港特首林鄭月娥4日在記者會上宣布,不會參加下一屆的特首選舉,將於6月30日結束特首任期。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表示,林鄭月娥參與了港版國安法的制訂、通過流程和實施,因此被美國制裁;美國也譴責中共持續傷害香港的自由。
-
香港特首選舉 林鄭月娥宣布不尋求連任
2022-04-04 13:25:50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今天(4日)在疫情記者會上宣布,不會參加下任特首選舉,6月30日結束特首任期,並同時結束42年的公職生涯。林鄭月娥從2019年反送中抗爭到最新一波本土疫情,都受到強烈抨擊,去年3月兩會期間,林鄭月娥已向中央表達不想留任的意願,今天她被問到為何不連任,林鄭回應稱,唯一的考慮是家庭。香港民意研究所最新調查顯示,超過七成市民對特區政府感到不滿意,創兩年來新高,近六成人表示不信任政府。
-
八千港警十一戒備 社民連抗議呼籲釋放政治犯
2021-10-01 23:15:53今天是中共10.1「國殤日」,香港政府舉行升旗儀式以及慶祝活動。但與此同時,有4位香港社民連的成員遊行抗議,要求釋放所有政治犯。香港歌手也發文回憶2019年的10月1號,一位香港學生在反送中抗議活動中遭港警槍擊。
-
中共改香港選舉 許智峯:劣幣驅逐良幣
2021-03-31 13:53:57中共人大常委會通過修改香港選舉制度,大幅減少選民直接選舉的席位,並規定,由國安警察審查參選人,將中共不認可的參選人取消資格。流亡海外的前立法會議員許智峯批評,這是劣幣驅逐良幣。
-
香港特首林鄭 曾說無意訪美 今爆簽證被拒
2021-11-17 09:04:26歡迎回來,去年8月美國宣布,制裁包括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內的11名中港官員。而去年還聲稱「不嚮往去美國」的林鄭,16日疑似說溜嘴,爆出自己申請美國簽證,遭到拒絕。
-
港特首林鄭月娥禮賓府跌倒 右手骨折須留院及休假
2021-10-19 08:50:47再來看到,香港行政長官辦公室昨天深夜發聲明,指出香港特首林鄭月娥18日晚上在禮賓府跌倒,自行前往醫院,經醫生檢查後,證實右手手肘輕微骨折。按醫生建議,林鄭月娥將留院觀察,並暫時休假。林鄭月娥會在瑪麗醫院留醫觀察。林鄭月娥休假期間,由政務司司長李家超,代理行政長官職務。港媒報導,港府已經有兩名女高官因跌倒致手部骨折,分別是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及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
-
林鄭冷回香港移民潮 澳門「愛國者」投票創新低
2021-09-14 08:52:06歡迎回來,香港版國安法實施之後,引爆香港移民潮,創2002年以來新高。對於香港移民潮,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表示,聽說不少香港人到海外之後很淒涼。對此,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批評林鄭月娥,認為林鄭月娥自己應該要思考,為什麼香港在她的領導下,有這麼多人移民離開香港。
-
習近平七一訪港不過夜 全港禁飛無人機
2022-06-29 13:33:38日前,香港警方已經證實,習近平將到訪香港參加「七一」活動,和新任香港特首李家超的就職典禮。但有消息傳出,雖然是連續兩天的行程,但習近平不會留宿香港,而是每天返回深圳。專家認為,習近平此舉,反映出他對香港的很多事都不放心。
-
香港2個月染疫逾103萬 接種後病歿87%打科興
2022-03-22 16:25:44目前在中國大陸爆發的疫情中,吉林省尤為嚴重,官方罕見通報了死亡病例。另外,香港2個多月的已有超過103萬人染疫,5600多人死亡。
-
趙立堅推特文登熱搜榜 陸網諷:不存在的軟件|中國一分鐘
2022-06-16 17:13:18日前,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推特上發圖,推介長沙。此消息登上微博熱搜榜。牆內的大陸網民有的詢問「什麼是推特?」有的質問「他為什麼能上推特?」「只許州官點火」、還有網民嘲諷:「不存在的軟件居然能在中國的微博上熱搜。」
-
被消失近4個月 趙薇突現身香港引關注|中國一分鐘
2021-12-23 22:16:1822日一早,大陸女星趙薇被拍到親自駕駛著一輛掛著中港車牌的白色賓士車,在香港荃灣一帶現身。當時沒戴口罩的她,披頭散髮,臉色慘白,身旁還坐著一名戴眼鏡的年輕男子。今年8月26日,趙薇出演作品及微博等一夜之間遭全面封殺。近4個月來,外界對趙薇的處境一無所知。
-
黃之鋒入獄逾一年 自曝靠聽廣東歌撐過煎熬
2022-01-01 23:08:12已解散的「香港眾志」前秘書長黃之鋒,在獄中服刑已超過一年,他的臉書粉專貼出他的獄中信提到,在牆內難免和外界有隔閡,但他透過收音機,每天至少5個小時來了解外面的世界,並靠著聽廣東歌來撐過身心煎熬。最後他也分享了最愛的10首廣東歌,希望能透過這些歌詞,和朋友們在艱難中互勉。
-
黎智英等5港人獲多國學者連署 提名諾貝爾和平獎
2022-04-21 16:51:26「華盛頓郵報」專欄指出,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及4名香港民主運動人士因捍衛自由民主,獲得來自10國15位學者連署,提名他們為今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的候選人。
-
林鄭宣布不連任 傳李家超將參選香港特首
2022-04-04 21:43:42再來關心香港,香港特首選舉提名期進入第2天,現任特首林鄭月娥,今天(4日)上午宣布,不會參加下屆特首選舉,6月30日結束特首任期。據港媒報導,傳出政務司司長李家超將會參選,引起外界關注擔憂,若他成功當選,香港將步入「武官」治理時代。不過林鄭月娥上午回應,至今未收到任何官員的辭職信。
-
港疫情惡化 學者:港府抗疫聽令中共必失敗
2022-02-18 13:17:21香港疫情急劇升溫,17號新增6116例確診,再創單日新高,外媒分析香港應對Omicron變異病毒,凸顯出一個關鍵弱點,既不能違背北京,執行與病毒共存,也做不到北京要求的清零政策。香港學者指出,中共將抗疫視為大外宣,如果港府將抗疫的主導權交給中共,失敗是必然的。
-
高官變動.武官統領公務員 七一前香港組建「警察政府」
2021-06-26 19:02:34七一中共百年黨慶前夕,香港官場出現人事大變動。中共國務院6月25日公布,根據特首林鄭月娥提名及建議,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升任為政務司司長,警務處處長鄧炳強升任保安局局長,而現任副處長蕭澤頤則接任警務處處長,同時免去張建宗的政務司長職務。警隊出身的李家超和鄧炳強均被視為觸發和鎮壓反送中運動的主要官員,去年因參與實施《港版國安法》而被美國制裁。
-
中共高官赴港「清零」 武漢人揭通報數字秘密
2022-03-01 21:40:03香港第五波疫情嚴峻,連兩日新增確診超過3萬例,有醫學專家估計,這波疫情最終可能導致幾10萬人甚至是100萬人感染,推估3月中旬將是這波疫情高峰。中共衛生高官梁萬年,週一赴香港指導所謂「清零」政策。
-
香港七一遊行被禁 逾萬警力戒備 傍晚一度舉黃旗
2021-07-01 20:36:15歡迎回來,來關心,今年七一,是香港主權移交24周年,也是中共百年黨慶,不過,在港版國安法打壓下,今年香港七一遊行再被禁止,今天(1號)港警仍出動近萬名警力戒備,不但封鎖維園,還出動水砲車、裝甲車待命,傍晚還一度舉起黃旗,驅離市民。而今天一早社民連仍有4名成員,走上街頭,要求政府釋放政治犯,另外,前一天被捕的香港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也在臉書鼓勵港人,要撐住。
-
港府稱疫苗通行證2月24日上路 傳林鄭深圳聽訓
2022-02-22 09:14:58境頭轉到香港,港府昨天宣佈,單日新增本土病例占7530例,再破單日確診紀錄。港府宣佈,「疫苗通行證」24日起全面實施,屆時超市、商場、百貨公司、餐廳等可營業,但進入需出示紙本或電子接種疫苗紀錄。另外,有港媒消息稱,就在習近平對香港下達「抗疫令」之前,特首林鄭月娥被叫去深圳見北京官員,會議「氣氛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