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發現「超級地球」 或可孕育生命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19 年 08 月 07 日訊】美國太空總署上週三(7月31日)宣布,發現了一顆距離太陽系只有 31 光年的行星,其表面條件可能可以孕育生命,並適合居住。

    這顆名為GJ 357 d的行星是在2019年2月,由美國太空總署的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發現的。

    ↓↓高畫質影片↓↓

    這顆行星圍繞恆星長蛇座M矮星GJ 357旋轉,距離地球31光年。這顆恆星還擁有另外幾顆行星。

    行星GJ 357 d距離恆星足夠遠,所以它從恆星接收到的能量,與火星從太陽接收到的能量差不多。

    這顆行星處於適宜居住的區域,也就是說,和恆星處於這個距離的行星,如果表面有岩石,並擁有適宜的地表溫度,就可以維持液態水存在,因此有可能孕育生命。

    這種行星也被稱為「超級地球」。

    但科學家探測出,GJ 357 d行星表面溫度低到零下53攝氏度,遠低於水的冰點。

    不過科學家們認為,如果行星擁有足夠密實的大氣層,就可以保住足夠的熱量,讓行星表面逐漸變暖,液態水就有可能形成。

    這顆行星的質量是地球的6.1倍,繞恆星旋轉一圈需要55.7天。

    2025年,智利將有一對新一代望遠鏡開始運作,預計屆時能提供更多有關這顆「超級地球」的信息,包括它是否由岩石構成以及是否存在海洋。

    新唐人記者 王羽音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