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今年GDP負成長4%? 三大原因挹注經濟不悲觀
【新唐人亞太台 2020 年 04 月 15 日訊】國際貨幣基金IMF,大幅下修全球經濟展望,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甚至被下修到前所未見的負成長4%的數字。不過台灣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引述主計長朱澤民私下表示,現在疫情不明朗,經濟預測都有不確定性。知名經濟學者梁國源就認為,IMF可能忽視台灣對疫情控制情況,認為今年政府投資、台商回流,可望支撐台灣的經濟成長。
知名景點,門可羅雀,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大幅下修2020年全球經濟預測,從去年秋季預測的3%,下修至-3%,坦言全球面臨1930年大蕭條後「最慘的一年」,台灣2020年經濟成長率,也下砍到-4%,下修幅度多達5.9%,但是不是太過悲觀?官員也有看法。
中華民國金管會主委 顧立雄:「現在任何的經濟預測,就好像去擲筊一樣的。特別在這個疫情部分的話,現在任何經濟預測,大家都先看看吧。應該可能要進一步思考到,我們的疫情防治的滿成功的,到現在為止。我們的台商資金回台的這個情況也相當不錯,相關的生產基地的分散布局也都在進行當中。」
元大寶華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分析,台灣不是IMF會員國,可能被忽略了對疫情控制情況,尤其失業沒這麼嚴重,政府投資、油價下跌,台商回台,都會支撐經濟成長率。
中華民國財政部長 蘇建榮:「受疫情的影響比較小,未來透過特別預算,刺激內需的動能,相對就比較可行。 」
官員並不悲觀,行政院加碼提出1.05兆元特別預算,包含紓困貸款,發放振興抵用券。不過也有學者提出,政府可比照美國的方式,針對中低所得者,直接發放現金,效果可能立竿見影。
文化大學經濟系教授 柏雲昌:「(美國)他們是直接把錢就轉到你的戶頭去了,快速有效又簡單又方便的方法。平均薪資現在是四萬多塊對不對,我建議是發25%,差不多一萬塊,直接就退稅給他們(民眾)。」
學者柏雲昌提出,針對綜合所得稅12%以下級距民眾,每月可發放新台幣一萬元,為期6個月,高所得者則不需要。政府預算有限下,如何妥善運用工具,撐住整體經濟,相關單位,得審慎評估。
新唐人亞太電視 胡宗翰 沈唯同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
IMF估台灣今年GDP負4% 顧立雄:現在預測都像擲筊
2020-04-15 12:43:05國際貨幣基金IMF,大幅下修全球經濟展望,台灣今年經濟成長也被下修,甚至出現前所未見的負成長4%的數字,不過金管會主委顧立雄,他引述主計長朱澤民私下表示,現在疫情不明朗,經濟預測都有不確定性。知名經濟學者梁國源就認為,IMF可能忽視台灣對疫情控制情況,認為今年政府投資、台商回流,可望支撐經濟成長。
-
中共設陷阱? 大陸家庭債務超高!
2019-12-04 21:23:5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近發表的報告顯示,大陸的家庭債務已經超過全國生產總值的一半,可能引發宏觀金融風險。專家認為,中國的家庭債務主要是住房貸款,這是中共設計的讓民眾充當鬼城和地方政府債務的接盤俠造成的結果。
-
IMF領導人選成亞歐外長會議熱題
2011-06-08 22:13:026月7日第十屆亞歐外長會議在匈牙利格德勒召開。來自四十八個國家的外交部長們就安全問題進行了廣泛的討論。但是,本次的會議上還有一個熱門話題,那就是關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下屆總裁的人選問題。
-
北京上海封城擴大 經濟部初估台商6大產業受影響
2020-02-10 20:45:13疫情持續蔓延下,中國大陸北京宣布封閉式管理措施,上海也隨後進入封閉,但台商在當地投資設廠、復工的情況引起外界關注,據了解經濟部工業局,正在全力動員,致電台商統計衝擊影響程度,初估六大產業都受影響,學者分析,大陸停工狀況如果再持續一個月,對中小企業、乃至跨國台商都將造成嚴重影響。
-
拉加德接掌IMF 歐債危機成首要難題
2011-07-06 21:33:52法國前財政部長拉加德週二(5日)正式就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成為這個組織的第一位女總裁。拉加德上任後的首要任務是怎樣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歐盟合作,共同解決希臘債務危機,並且避免危機擴大到其他歐洲國家。
-
北上廣封城 中僅47%企業復工 台商6產業受影響
2020-02-11 08:24:05昨天是中國返工日,但疫情失控,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四大直轄市和多個主要城市,都進入封閉式管理措施,另外,因為上班一天就得居家隔離十四天,許多中國工廠還是無法復工;根據中國招聘網站公布大數據,僅約五成企業,在昨天復工。據了解,台灣經濟部工業局,正在全力動員,致電台商統計衝擊影響程度,初估六大產業都受影響,學者分析,大陸停工狀況如果再持續一個月,對中小企業、乃至跨國台商都將造成嚴重影響。
-
亞洲疫情重災區 台灣挺過了!專家點名4產業優勢
2021-08-10 20:57:36全球在Delta變種病毒侵襲,確診人數不斷攀高,但台灣本土疫情逐步趨緩,出口製造業受創輕微,財經專家謝金河,臉書發文力挺台灣經濟表現,尤其四大產業更具競爭優勢。
-
希臘談判再延期 罷工者不滿緊縮方案
2012-02-09 21:39:27星期二(2月7號),希臘雅典成千上萬的罷工者參加抗議活動,他們反對政府最新的緊縮政策。期間,示威者一度和警方發生衝突。同一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歐盟委員會和歐洲央行與希臘進入了談判的關鍵時刻,但希臘面臨大選與民眾的不滿情緒,因此各政黨對三大債主的苛刻條件始終保持謹慎態度。
-
IMF讚川普減稅政策 憂中國債務嚴重
2018-04-20 12:45:53週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在記者會上﹐對川普政府的減稅政策給與高度肯定。並對中國的金融風險特別發出了警告。
-
G20同意 增加IMF救援規模
2011-11-05 21:39:1020國集團領袖在法國南部坎城的峰會,星期五(4日)進入第二天,焦點轉移到了增加國際貨幣基金(IMF)資金議題上,各國同意追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源來遏制歐洲的債務危機。
-
人民幣入籃雙刃劍 外匯管制是死關
2015-12-02 20:37:1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不過,專家普遍認為,這一行動對人民幣國際化只具象徵意義。相反,如果經濟下滑,人民幣國際化後無法控制的貶值,會給中國經濟帶來災難。
-
2021年首季GDP 8.16% 主計總處:十年半來最高
2021-04-30 20:47:55今年多家科技大廠大舉投資,不只半導體產業,就連石化業者、電子零組件也在加碼,行政院主計總處,30日公布首季經濟成長率8.16%,是近十年半以來最高數字,投資大幅增基,商品出口比預期來的好,帶動台灣經濟成長。
-
台商回流千載難逢!台灣經濟掌握20年起飛契機
2019-12-31 22:54:46再來看到,2018台灣十大新聞的第五名,隨著美中貿易戰衝突加劇,長期在大陸投資布局的台商,今年以來加速轉移供應鏈,除了前往東南亞設點,指標企業像是巨大、和碩、英業達、群創,都加碼台商回台投資方案,產業界大老指出,這一波台商回台契機,正在起飛,如果錯過投資台灣的關鍵時刻,將得再等20年。
-
北京上海封城連連 經濟部初估台商6大產業受影響
2020-02-15 15:01:31中國疫情失控,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四大直轄市都進入封閉式管理措施,另外,因為上班一天就得居家隔離十四天,許多中國工廠還是無法復工;根據中國招聘網站公布大數據,僅約五成企業,在昨天復工。據了解,台灣經濟部工業局,正在全力動員,致電台商統計衝擊影響程度,初估六大產業都受影響,學者分析,大陸停工狀況如果再持續一個月,對中小企業、乃至跨國台商都將造成嚴重影響。
-
中國房地產爛尾被IMF警告!北京跳腳
2023-02-04 21:08:0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對中國的經濟預測,指出中國房地產風險拖累經濟發展,並預測未來幾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引發北京反駁。其實早在兩周前,劉鶴就已經公開承認中國房地產「重大風險」,許多外媒也聚焦中國爛尾樓受害者的悲慘遭遇。
-
中日財長會面 討論向IMF增資問題
2012-04-07 21:37:10來關心國際重要訊息。日本財務大臣安住淳星期六(4月7日)與大陸財政部長謝旭人會面中,討論了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增資、以幫助解決歐洲金融危機的問題。
-
台有望今年人均所得超韓 韓媒:蔡讓台商回流
2022-04-25 21:21:08台灣今年人均GDP終於有望超越韓國了嗎?IMF國際貨幣基金近期指出,台灣人均GDP估計成長6%到3萬6千美元以上,比南韓3萬4千9百9十美元還高。南韓媒體《BusinessKorea》,就以「台灣經濟即將超越韓國經濟」為題報導,文章內提到,台灣總統蔡英文,從2016年開始重視半導體等技術,公布多項吸引措施,也讓大量台商回流。而台灣現在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上也更佔優勢。
-
經濟體質轉佳 IMF估2025年台人均GDP超車南韓
2021-11-27 18:26:57主計總處估2021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可達6.09%,寫下近11年新高,且因經濟體質轉佳,人均GDP與南韓的差距逐步縮小,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2025年台灣人均GDP可望超車。
-
台經濟強勁反彈!主計處上修全年GDP至2.54%
2020-11-27 20:46:48國內經濟強勁反彈,尤其第三季出口表現優於預期,行政院主計總處,週五再度上修全年經濟成長預估值,預估全年GDP突破保二,來到2.54%,上修近1個百分點,出口暢旺超乎預期,也寫下亞洲四小龍最好成績。
-
台灣GDP飆破6% 學者指不均衡復甦、通膨上揚成難題
2021-09-29 21:32:56今年台灣出口表現亮眼,半導體產業扮演產業推手,民間研究機構,首度預估2021年台灣GDP表現將衝破6%,不過亮眼數字的背後,也有不少挑戰,各界關注近期原物料價格上揚,可能加速各國央行升息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