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茶飲種類多元 可可豆殼.咖啡葉也可泡茶?
文:陳如頤(NOW健康)
國人養生風潮流行,近年來養生商機也跟著水漲船高,坊間出現許多健康茶飲,例如,咖啡葉、可可豆殼茶就大受歡迎,但這類附加利用的茶飲真的很健康嗎?為此,衛福部制訂「非傳統性食品原料申請作業指引」,業者須提出申請,在審慎評估後,始能上市。
食藥署表示,可可豆殼茶為新興茶飲之一,利用非傳統供食部位的原料作為茶飲成分,看似健康,但須經安全評估,確定喝下肚子後,不致造成健康危害。
可可豆在製成可可或巧克力產品的處理過程中,必須脫殼,屬於農業副產物,在可可豆烘焙前或烘焙後,會與胚芽一起移除,因為纖維質地較硬,且沒有味道,一般人不會食用外殼。
此外,「咖啡葉」與咖啡樹傳統會食用的部位咖啡豆也不一樣,一般也不會用來沖泡或製造茶飲。
為了提高可可樹及咖啡樹的經濟利用價值,衛福部與農委會密切合作,將由專家根據科學實證,來確認新興農作物或新穎食用方式的安全性,除了增進農產品的附加價值,也確保國人飲食安全。
此外,衛福部制訂「非傳統性食品原料申請作業指引」,業者可以提出申請,食藥署收件之後,將運用風險評估的原則與程序,以科學證據進行審慎評估。
以可可豆殼、咖啡葉為例,經通過「非傳統性食品原料申請作業指引」評估及審查程序,已經確認食用安全性,分別在109年6月18日、109年8月20日預告相關使用限制及標示規定草案。
未來草案正式上路後,符合規定的可可豆殼及咖啡葉就可以製成茶包,或是將沖泡後的茶湯作為液態飲料供消費者飲用。
以植物可食用原料之外的殼或是葉子來製作茶飲,產品種類越來越多,例如,來自韓國的玉米鬚茶、玄米茶,長庚腎臟科主任顏宗海表示,食藥署予以管理、進行評估,做好風險把關,確實可以確保食用安全。
顏宗海說,在印度、印尼、牙買加、蘇丹等地區民眾都有拿咖啡葉泡茶的習慣,這類茶飲含有低劑量咖啡因,且有抗氧化作用,在當地受到歡迎。至於可可豆殼用來泡茶,也具有抗氧化效果,但這類飲茶產品如在上市之前,先接受官方風險評估,對於消費者來說應是一大保障。
相關新聞
-
台灣基改食物有哪些?食藥署:僅五種且需標示
2020-05-15 17:29:38許多民眾購買豆製飲品時,常發現產品包裝上會標示「本豆漿原料為非基改黃豆」,註明其原料來源是否為基因改造作物,食品藥物管理署指出,我國核准通過黃豆、玉米、油菜、棉花及甜菜等5種基改作物原料,相關產品必須清楚標示,以供消費者參考。
-
蝶豆花風波 顏宗海籲食藥署評估風險
2019-05-20 15:22:34蝶豆花所調製而成的花茶,藍紫色澤奪目,且顏色漸層,成為最近相當夯的熱門手搖飲品。不過近來卻引起食安疑慮。
-
手搖杯飲料 擬禁用保麗龍材質
2015-01-04 21:35:24台灣手搖杯市場龐大,據統計,每年用掉約2億個保麗龍杯,但保麗龍不會分解,遇高熱還會產生致癌的苯和苯乙烯,原本傳出環保署年底就要公告全面禁用,上午官員出面澄清,還沒那麼快,但禁用政策方向已定。
-
油氣爆炸死傷重 全球近20年油氣爆炸一覽
2014-08-01 21:31:32昨晚氣爆發生的第一時間,很多高雄人還以為發生大地震,回顧全球歷來發生的重大油氣爆炸事故。除了傷亡,更令人擔心的是隨之而來的,對環境和人體造成不可逆傷害。
-
台餿水油源自中國? 林杰樑生前早預言
2014-09-13 23:12:08餿水油風波,現在是越滾越大,最新調查顯示,問題油的源頭可能就是中國的地溝油,其實,已故毒物科專家林杰樑,在生前,早就預言,兩岸三地的食安風險,也許早就已經連成一氣。
-
如何吃才健康?顏宗海教你正確食安觀念
2016-11-08 22:30:19日常生活怎麼吃才健康呢?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日前有一場新書分享會,會中破解了許多食安迷思,同時也解析市面上常見的食品添加物,教導民眾如何才能「吃得安心」。
-
草莓連續8年奪最髒蔬果冠軍 毒物專家教你怎麼洗乾淨
2023-03-22 19:33:11根據2023年美國《農產品農藥殘留指南》(EWG’s Shopper’s Guide to Pesticides in Produce),美國農藥殘留最多的蔬果第1名為草莓。營養師程涵宇指出,草莓已連拿8年最髒蔬果冠軍,食用前應以流動水清洗每顆果實後,去除蒂頭並浸泡15分鐘,若仍擔心農藥殘留,可選用有機蔬果。
-
桃園食安講座 邀俠醫林杰樑妻開講
2013-11-10 21:23:09最近食安問題讓許多民眾產生憂慮,桃園縣衛生局特別舉辦講座,教授民眾正確觀念,會中特別邀請林杰樑的夫人譚敦慈來當講師,同時為林醫師頒發榮譽縣民證,近期一連串的食安風暴,讓人不得不懷念俠醫林醫師,為民眾健康把關的義舉。
-
超商沙拉驗出李斯特菌!高危族群要小心 注意感染症狀
2023-05-15 14:38:16嘉義縣衛生局近日通報2家全家超商「桂花油醋雞肉沙拉」檢驗出李斯特菌,消基會呼籲,衛生機關優先查源頭製造廠商以及下游鋪貨店家。另應全面對超商(市)、飯店、餐廳的生食區,以及提供生食食材等速食餐廳,儘速成立檢驗專案、執行稽查,以確保消費者健康與食用安全。
-
食物裝保鮮盒 非PVC塑膠就沒塑化劑風險?
2020-01-17 18:30:07除夕夜許多家庭都會準備許多年菜,慰勞辛勞1年,但經常1次吃不完,需要放到容器裡保鮮,然而塑膠容器總是讓人不太放心,塑化劑危險已經讓很多人排斥塑膠食器,但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日前發布訊息,不是每項塑膠製品都有塑化劑。
-
限塑政策飲料要怎麼喝?環保吸管比一比
2018-08-17 16:48:51限塑政策持續擴大,明年7月開始禁止4大公共場所提供內用者塑膠吸管,但台灣國民飲品「珍珠奶茶」沒有塑膠吸管怎麼喝,已掀起熱議。這也讓許多民眾開始尋找吸管的替代方案,例如非一次性使用的環保吸管,不鏽鋼吸管、矽膠吸管、玻璃吸管與竹吸管等。
-
衛生紙竟潛藏PFAS有害物質!專家:長期接觸恐致癌
2023-04-19 20:41:46最新1期《環境科學與科技通訊》研究論文指出,廁所衛生紙是全球各地廢水中潛在有害「永久性化學物質」的意想不到來源,這些物質可能經由污水滲入土壤。研究人員表示,廢水中的PFAS(永久性化學物質),如長期接觸,毒物累積體內,可能引發癌症、心血管疾病、生育問題,導致孩童發育障礙。
-
致癌物「環氧乙烷」殘留頻傳 毒物科專家教你避開地雷
2023-04-28 15:41:09近年來,食藥署邊境抽驗發現,許多進口食品含有致癌物質「環氧乙烷」,品項包括,冰淇淋、泡麵(配料包)以及胡椒粉、辣椒粉,據統計,去年至今國內已有32批進口泡麵因殘留農藥環氧乙烷而違規。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環氧乙烷是世界衛生組織公告的1級致癌物質,政府務必嚴格檢驗,做好把關,維護食安。
-
瓦斯爐煮東西即使關火也可能釋放1致癌物 多1動作預防
2023-02-07 21:27:27瓦斯爐恐為室內空汙的主要來源之一,《環境科學與科技》(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1項研究指出,瓦斯關火後可能會釋放出致癌物「苯」,提醒民眾小心防範,國內毒物科專家則建議,在關掉瓦斯後,不要急著關抽油煙機,最好再開啟3至5分鐘。
-
美沙門氏菌群聚來源是麵粉 這些人不慎感染嚴重恐致死
2023-04-11 16:03:40最近幾個月,美國11個州陸續接獲12例沙門氏菌感染群聚通報事件,基因定序報告顯示,病菌竟有相關性,進一步調查發現,大多數患者於發病前曾食用麵粉製品,衛生單位已鎖定特定品牌的麵粉,釐清感染源。我國毒物權威教授顏宗海表示,以往沙門氏菌食物中毒事件以肉、蛋、豆類製品汙染為主,因麵粉汙染造成感染群聚則相當少見。
-
泰國發霉蛋竟製成蛋液販賣!專家曝發霉蛋造成的危害
2023-05-31 19:23:15中部1家大賣場販售發霉雞蛋,引起消費者恐慌,毒物專家顏宗海表示,如果雞蛋外殼發霉,就不可食用,即使以水沖洗,仍無法除去黴菌毒素。提醒民眾,雞蛋一旦發霉、蛋殼破損、散發異味,就不可食用,否則容易引發急性腸胃炎。
-
生肉去血水如何處理?先別用清水洗 毒物專家親授方法
2023-12-15 20:51:51市場買回溫體豬肉,該如何處理?要先洗過,再冰存嗎?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購買盒裝雞肉、豬肉、牛肉等肉品,在料理之前,不可以自來水沖洗掉血水,這可能提高生肉上面沙門氏菌等病菌的汙染風險。
-
吃蔬菜較健康?研究:高溫烹煮恐致癌 專家曝安心吃法
2022-11-29 19:25:49多吃蔬菜,身體健康,這是公認正確飲食,不過,香港食品安全中心曾針對高溫烹煮後產生「丙烯醯胺」致癌物發現,在吃下肚的致癌物質中,有52%來自蔬菜,專家建議,料理蔬菜以川燙為主,千萬不要在鍋裡滾煮過久。
-
隱形眼鏡直接丟馬桶 醫:微塑膠恐入食物鏈
2018-08-23 15:14:28美國一份最新調查報告顯示,近4500萬美國人將用過的隱形眼鏡直接丟進水槽、馬桶裡,經過分解,將成為環境中的微小殺手「微塑膠」,進入河川、海洋,透過一連串的食物鏈,可能變成餐桌食物的一部分,危及健康。
-
台餿水油源自中國?林杰樑生前早預言
2014-09-15 07:06:45餿水油風波,現在是越滾越大,最新調查顯示,問題油的源頭可能就是中國的地溝油,其實,已故毒物專家林杰樑醫師,在生前,早就預言,兩岸三地的食安風險,也許早就已經連成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