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二超三!中經院估2021年「內熱外溫」GDP3.73%
【新唐人亞太台 2020 年 12 月 18 日訊】台灣經濟穩步復甦,今年表現可說倒吃甘蔗,中經院周五上修2020、2021年經濟成長率至2.38%、3.73%,預估「今年保二,明年超三」,也建議政府強化與美國供應鏈鏈結,發揮台灣優勢。
主要研調機構,紛紛上修台灣經濟表現,中經院預估今年經濟成長2.38%,明年成長3.73%,比中央銀行預估的3.68%更樂觀。今年靠出口成長、明年靠內需帶動,疫苗利多消息,有望刺激民間消費成長。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 張傳章:「台灣2020年,是屬於「內平外熱」,至於2021年的經濟成長預測值,我們這一次所做出來的值是3.73%,則會屬於「內熱外溫」的一個情況。」
不過國際間挑戰更是不少,疫情蔓延到第三波、第四波,全球供應鏈快速重整,廠商布局更加慎重困難,學者王健全認為,台灣加入區域經貿整合(包括RCEP)可能緩不濟急,但美國推動的再工業化,最佳夥伴就是台灣,可藉由定期經貿會談,逐步強化台美之間兩國關係。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王健全:「美國要再工業化,最重要的策略夥伴是誰?就是台灣。市場生產基地在東協、大陸,但是我們的技術,我們的商業模式,是鏈結美國,把人才、技術帶回台灣。」
包括ICT、半導體、電動車產業都是明年可以掌握機會,不過學者也點名,台灣房市、股市,出現開始泡沫化跡象,可得留意。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王健全:「百分之20%的股票大漲,80%的股票並沒有漲。台灣為什麼股市會漲這麼多,第一個是台幣升值,第二個是台灣的殖利率比較高,第三個台灣產業的基本面的確是比較好,但是當然要居高思危,就說你投資股票的時候,要考慮到說股票也是M型化。物價是有預期心理,政策是會落後反映,所以等到物價全部漲上來,你政府政策再來絕對來不及,所以我覺得央行第一波有點訊號出來是好事。」
明年美中科技戰基調不變,預估對台灣轉單效應還會持續下,經濟成長表現具有高度信心。
新唐人亞太電視 李勁 沈唯同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
6月PMI.NMI公布 中經院:景氣不宜過度樂觀
2022-07-01 16:32:27另外來看到,國際間對景氣看法開始趨向保守,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今天公布6月份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3.6%,指數微幅回升0.1個百分點,非製造業NMI回升4.6個百分點來到49.7%。不過,中經院強調,景氣不宜過度樂觀。
-
台灣4月PMI續跌 中國封城影響成最大變數
2022-05-03 17:15:28中經院今公布4月台灣製造業PMI數據,其中,新增訂單指標,首度從擴張轉為緊縮,廠商擔憂中國封城,對供應鏈造成衝擊,地緣政治俄烏戰爭等因素,進一步推高原物料價格,都讓業界對未來半年看法極度保守。
-
上修台灣GDP至3.81% 中經院:成長內外皆溫
2024-07-19 17:32:57中經院今(19)天大幅上修2024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來到3.81%,不僅看好下半年景氣轉佳,整體台灣景氣復甦態勢,已經確立。
-
通膨.疫情干擾 中經院下修台灣全年GDP至3.56%
2022-07-19 15:58:11國際出現多項景氣不確定因素,繼中研院之後,民間研調機構中經院,也下調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不過學者指出,雖然有所放緩,但已經是連續四年3%以上的經濟成長表現。
-
上調台灣GDP至3.81% 中經院:成長內外皆溫
2024-07-19 19:24:50中經院今(19)天大幅上修2024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來到3.81%,不僅看好下半年景氣轉佳,整體台灣景氣復甦態勢,已經確立。
-
2019年製造業信心保守 中經院:留心中國風險
2018-12-19 20:15:362019年全球景氣放緩,廠商信心也趨向保守,中經院調查,包括製造業、非製造業,對於明年上半年展望,預期較今年下半年,要來的悲觀。學者指出,美中貿易戰進展,明年中國經濟下滑,都是影響主要關鍵因素。
-
下半年更好!中經院上修台灣成長率至3.81%
2024-07-19 12:56:47中經院今天大幅上修2024年臺灣經濟成長率預測0.43個百分點,從第二季估測的3.38%,上升到3.81%。比2023年預測的1.28%,更是大幅增加2.53個百分點。
-
中經院1月PMI續呈收縮 指數回升1.2%
2024-02-01 17:34:26國內中經院,公布2024年1月份,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數據呈現連續11個月緊縮,惟本月指數回升1.2個百分點至48.0%,此外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連續第3個月回升。
-
GDP預測估4.8% 中經院:景氣「內熱外溫」
2021-04-21 12:42:57台灣防疫有成,中經院今天公布最新經濟預測,預估今年成長率約為4.8%,景氣呈現「內熱外溫」。
-
中經院估台灣全年GDP至3.56% CPI達3.11%
2022-07-19 17:22:36國際間出現多項不確定因素,繼中研院之後,中經院也下調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中經院院長張傳章表示,考量通膨情勢,以及疫情影響第2季民間消費動能,下修經濟成長率0.4個百分點,至3.56%,不過,台灣經濟成長率表現已經連續4年(2019年到2022年)達到3%以上,成長模式呈現內外皆溫。至於輸入性物價走升,推估全年台灣CPI年增率為3.11%。
-
北京上海封城擴大 經濟部初估台商6大產業受影響
2020-02-10 20:45:13疫情持續蔓延下,中國大陸北京宣布封閉式管理措施,上海也隨後進入封閉,但台商在當地投資設廠、復工的情況引起外界關注,據了解經濟部工業局,正在全力動員,致電台商統計衝擊影響程度,初估六大產業都受影響,學者分析,大陸停工狀況如果再持續一個月,對中小企業、乃至跨國台商都將造成嚴重影響。
-
北上廣封城 中僅47%企業復工 台商6產業受影響
2020-02-11 08:24:05昨天是中國返工日,但疫情失控,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四大直轄市和多個主要城市,都進入封閉式管理措施,另外,因為上班一天就得居家隔離十四天,許多中國工廠還是無法復工;根據中國招聘網站公布大數據,僅約五成企業,在昨天復工。據了解,台灣經濟部工業局,正在全力動員,致電台商統計衝擊影響程度,初估六大產業都受影響,學者分析,大陸停工狀況如果再持續一個月,對中小企業、乃至跨國台商都將造成嚴重影響。
-
亞洲疫情重災區 台灣挺過了!專家點名4產業優勢
2021-08-10 20:57:36全球在Delta變種病毒侵襲,確診人數不斷攀高,但台灣本土疫情逐步趨緩,出口製造業受創輕微,財經專家謝金河,臉書發文力挺台灣經濟表現,尤其四大產業更具競爭優勢。
-
王健全:中共昔脅美企勿投資台灣 今風向被改變
2019-08-01 12:53:30台灣在美中貿易戰的氛圍下,經貿地位出現轉變,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昨天在研討會上表示,過去20年來,台灣遭中共邊緣化,中共甚至要求美企不要投資台灣,但現在美國已重新定位台灣,台灣應進一步成為美國再工業化的策略夥伴,從政治上的友好發展成經濟上的合作。
-
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揭牌 發揚Taiwan Model!
2020-05-20 20:30:00台灣超現代公民行動聯盟轄下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IRCT(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Taiwanology),與中華經濟研究院發展策略合作,發揚「台灣學、台灣模式」,周三(5/20)正式舉行,辦公室揭牌儀式,未來也將發揚台灣模式到國際上。
-
2021年首季GDP 8.16% 主計總處:十年半來最高
2021-04-30 20:47:55今年多家科技大廠大舉投資,不只半導體產業,就連石化業者、電子零組件也在加碼,行政院主計總處,30日公布首季經濟成長率8.16%,是近十年半以來最高數字,投資大幅增基,商品出口比預期來的好,帶動台灣經濟成長。
-
台商回流千載難逢!台灣經濟掌握20年起飛契機
2019-12-31 22:54:46再來看到,2018台灣十大新聞的第五名,隨著美中貿易戰衝突加劇,長期在大陸投資布局的台商,今年以來加速轉移供應鏈,除了前往東南亞設點,指標企業像是巨大、和碩、英業達、群創,都加碼台商回台投資方案,產業界大老指出,這一波台商回台契機,正在起飛,如果錯過投資台灣的關鍵時刻,將得再等20年。
-
北京上海封城連連 經濟部初估台商6大產業受影響
2020-02-15 15:01:31中國疫情失控,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四大直轄市都進入封閉式管理措施,另外,因為上班一天就得居家隔離十四天,許多中國工廠還是無法復工;根據中國招聘網站公布大數據,僅約五成企業,在昨天復工。據了解,台灣經濟部工業局,正在全力動員,致電台商統計衝擊影響程度,初估六大產業都受影響,學者分析,大陸停工狀況如果再持續一個月,對中小企業、乃至跨國台商都將造成嚴重影響。
-
台有望今年人均所得超韓 韓媒:蔡讓台商回流
2022-04-25 21:21:08台灣今年人均GDP終於有望超越韓國了嗎?IMF國際貨幣基金近期指出,台灣人均GDP估計成長6%到3萬6千美元以上,比南韓3萬4千9百9十美元還高。南韓媒體《BusinessKorea》,就以「台灣經濟即將超越韓國經濟」為題報導,文章內提到,台灣總統蔡英文,從2016年開始重視半導體等技術,公布多項吸引措施,也讓大量台商回流。而台灣現在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上也更佔優勢。
-
台PMI連16月擴張 全球明年十大成長變數多圍繞中國
2021-11-01 13:19:44再來關心,中經院今天發布了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與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雙雙呈現擴張,PMI擴張速度在連續兩個月趨緩之後,指數微幅攀升來到58.3%。而中國10月PMI跌至49.2%,連續兩個月低於榮枯線,對台灣的衝擊面如何也受到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