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肺栓塞猝死風險高 專家:心肺功能異常要注意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06 月 14 日訊】在台灣確診案例中,陸續出現到院前死亡案例。指揮中心昨天(14日)就公布了,除了隱形缺氧,急性肺栓塞也可能致死。目前確診者因肺栓塞死亡,歐美發生比例較高。專家就提醒,如果發現自己得心肺功能異常,有可能是確診,或是確診重症前兆,提醒民眾要多加留意。

    確診後猝死案例陸續傳出,除了隱形缺氧導致患者猝死之外,指揮中心也表示,急性肺栓塞也可能致死。從國外死亡病例分析來看,歐美發生比例較高,台灣也有臨床醫師診斷出,COVID-19出現肺栓塞的病例。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 李秉穎:「肺栓塞導致猝死,只是一種推論。突然發生心律不整,也有可能發生猝死,因為新冠病毒有一些病例的報告,他是單純的心肌炎,而沒有產生肺炎,就突然死亡的,也有這樣的案例。」

    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副教授李建璋指出,根據德國解剖資料顯示,12位猝死病患中,有4位肺栓塞是直接死因;過去多半是服用荷爾蒙,會引起高凝血狀態與重症肺栓塞,感染症引發高凝血狀態與肺栓塞,COVID-19是特例,很快會引起肺部大面積缺氧,猝死風險可能增加5成。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 李秉穎:「最重要的就是,持續性的胸痛,還有就是心律不整,覺得心臟會亂跳的樣子,或者是覺得呼吸急促,那這個東西有的時候是心臟的問題,而不一定是肺臟的問題,或不會是肺栓塞的問題,這個都是要早一點注意。」

    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提醒,心肺功能異常,可能是確診了,或是確診重症前兆,提醒民眾要多加留意。

    新唐人亞太電視 池千里 李晶晶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