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桃原新政 成為原民新故鄉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08 月 11 日訊】8月1日是台灣的原住民族日,台灣在1994年第三次修憲時,正式將「山胞」正名為「原住民」,過後更開啟了一系列的原住民族的修法運動,今年是原住民入憲正名27周年,今年也配合原住民日舉辦特展及線上互動遊戲,希望市民透過系列活動,更加瞭解原住民族的文化,也回顧原住民族長期以來對台灣發展的貢獻。

桃園市長鄭文燦指出,桃園升格後原住民人口不斷成長,截至今年7月底,桃園市原住民人口已達 7萬8,508人,正式超越台東縣,躍升為全國原住民人口第二多的城市,目前僅次於花蓮縣;桃園市升格後也推動多項「桃原新政」,包括推動原住民族回復傳統姓名單一窗口跨區服務,只要於任一戶政事務所完成更名,即可同步完成駕照、健保卡、稅籍等資料的更名;在原住民族語方面,則辦理沉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原住民重點學校族語課後輔導,也設置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此外,為響應中央振興與推廣原住民族族語政策,桃園實施「桃園市政府鼓勵原住民參加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測驗獎勵要點」,提供3,000元至1萬5,000元的獎勵金,去(109)年度桃園市共有1,263人通過認證測驗,通過人數成為全國第三高。

另外,還陸續興建53處簡易自來水系統、三光跨河大橋、後山加油站、高山ATM,並在復興區設置10座「防救災共構共站行動通訊平台」;此外,也完成新溪口吊橋,推廣小烏來、義盛、羅浮等地的溫泉區、戲水區、天空步道等,成功讓復興區的觀光資源展現魅力。

市長鄭文燦指出,「土地」是原住民族最重要的核心權利之一,早期原住民族對於土地的概念是以部落共有為主,往往未完成土地登記制度,因此在土地編定上常編定為林地或山坡地或保護區。自2016年起桃園市著手辦理復興區部落變更使用分區編定工作,將部落符合更正使用分區的地區變更為鄉村區,解決長期以來部落既有建物使用土地無法取得合法使用權的問題,2015年起至今已完成4個部落變更編定工作,成功協助族人取得3,777筆土地,總面積達1,363公頃,執行成效與規模均為六都第一,未來市府將持續努力,加速完成另外4個部落的土地變更編定工作。

桃園升格後,從土地、建設、產業、福利、教育、文化等六大面向落實「桃原新政」,也成立桃園市原住民族發展基金會、制定《桃園市原住民族發展及保障自治條例》,不僅讓桃園成為原住民族的第二故鄉「新故鄉新桃原」,也成為族人們最好的依靠。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