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海洋保育中心揭牌 展出18年前氣爆抹香鯨標本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2 月 21 日訊】歡迎回來。2月20日是世界鯨豚日,「南瀛海洋保育教育中心」,週日(21日)在成功大學安南校區正式揭牌啟用。展示全台現存、體型最大的抹香鯨骨骼標本,也就是在2004年,釀成台南抹香鯨氣爆事件的主角。

    成大「南瀛海洋保育教育中心」揭牌啟用,展示這隻全台現存體型最大的抹香鯨骨骼標本,牠就是當年引起全球關注、在台南西門路自體爆炸的事件主角。

    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主任 王浩文:「2004年1月24日在雲林台西死亡擱淺的抹香鯨,牠是公的,然後成體,體積非常大,大概超過18公尺長,當初去吊掛起碼50公噸以上。所以那時候其實就是運送回台南的時候,準備解剖的時候,是在1月26日時候,凌晨在西門路那邊爆炸。」

    近年台灣政府與民間積極投入海洋物種保護與保育工作,成立第一座海洋保育教育中心。南瀛海洋保育教育中心,不只展示抹香鯨、喙鯨以及大村鯨的骨骼標本,還展出包含:鯨豚介紹、鯨豚救援任務、海洋生物標本典藏等內容。另外,展場空間亦延伸至成大鯨豚中心的標本處理與解剖室,提供民眾近距離實況觀察海洋保育工作任務。

    行政院海洋保育署署長 黃向文:「台灣周邊其實有滿豐富的海洋鯨豚資源,那我想藉由這樣子一個展示呢,不僅是從骨骼可以知道牠們過去遇到的一個擱淺狀況,也可以更清楚的幫助國人,更清楚的認識鯨豚的演化、生態習性以及牠在海洋生態系中的重要性。」

    成大鯨豚中心表示,將先培訓導覽解說人員,預計今年下半年就可以開放讓團體預約參觀,讓民眾來見證台灣海洋保育重要紀事。

    新唐人亞太電視 史進旺 林沛芸 台灣台南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