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出土翼龍化石遺址 億年骨骼保存完整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4 月 23 日訊】智利在北部沙漠發現一個罕見的翼龍化石遺址,歷史超過一億年,有助佐證翼龍曾經遍布當地;而且化石保存良好,超乎科學家想像,得以深入研究翼龍的身體結構與生活習性。

    智利北部的阿他加馬沙漠(Atacama desert)出土了一個罕見的翼龍化石遺址,歷史可追溯至一億多年以前。

    在智利尋找翼龍多年的科學家團隊說,這個發現具有全球意義,因為過去在世界各地發現的翼龍化石都是孤立的,這個遺址有助科學家研究翼龍的習性。

    智利大學古生物學網路研究員 JHONATAN ALARCON:「這個智利遺址很重要,因為可以讓我們獲得與這些動物生活方式有關的大量資訊。例如,我們可以確定這些動物的群體如何組成,是否養育後代,以及其他問題等。」

    此外,由於本次出土的骨骼保存非常完整,有助科學家更深入了解翼龍的解剖結構。

    智利國家歷史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學負責人 DAVID RUBILAR:「大多數被發現的翼龍骨頭都是扁平的、破碎的。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能從這個遺址中,恢復保存完好的3D骨頭。」

    翼龍是與恐龍一同生活的飛行生物,翼展很長,通過細長的牙齒過濾水來獲得食物,覓食方式類似紅鶴。

    本次遺址與之前出土其他翼龍化石的地點相距約65公里,支持了科學家推測翼龍曾在智利北部廣泛存在的論點。

    新唐人亞太電視 葉恩婕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