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越南出口「此消彼長」東協供應鏈將居要角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5 月 16 日訊】歡迎回來,外媒報導,中國深圳3月份的出口額,只有同期越南的一半,出口數據是「此消彼長」,專家分析,隨著美國印太戰略布局,東南亞供應鏈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深圳當地工業區,儘管解除封控,人潮依舊稀稀落落,已經傳出不少廠商早已撤出中國,轉戰東南亞。
越南通訊社(2022.4.2):「(越南)3月出口額340億美元,月成長45.5%,年成長14.8%。 越南出口不論數量和價值都有所增加。」
越南3月出口創下新紀錄,幾乎是深圳同期出口(176億美元)額的兩倍。
BBC報導,過去深圳是中國經濟奔馳30年的代表火車頭,但2018年,越南全年出口額首度超過深圳,今年3月,更是呈現「此消彼長」態勢。
華冠投顧分析師 白易弘:「整個電子中下游的組裝廠,會加快它(業者)移往越南的一個腳步。第一個當然是,最近的中國的防疫的清零的措施,它是跟國際、越南是背道而馳。越南它現在已經開始吃,越戰後的人口紅利,他們有9000萬的人口,再加上基礎建設,在最近10、20年來普遍的發展狀況,所以在未來的電子供應鏈上面來講,他們(越南)是佔到比印度還有利的位置。」
越南早年與中國類似,透過廉價勞動力,紡織業、製衣、製鞋業發展出口導向經濟,2007年加入WTO(世貿組織),簽署跨太平洋夥伴協定(CPTPP)、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從傳統產業跨入電子供應鏈。近20年,越南進出口增加多達17倍,已經成為中國以外,快速崛起的最大生產基地。
資深分析師 呂漢威:「一旦在單一區域出現類似這種疫情,或者是罷工這種情況的話,假設你沒有做一些分散布局的動作,可能短期會影響到零組件的供應。當然現在看起來,可能慢慢的,東南亞這邊他們慢慢會自成,就是慢慢還是會組合起來。」
美國總統拜登上週與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領袖,首度在華府舉行峰會,暗示大時代的到來。專家分析,美國新印太經濟戰略下,試圖聯盟東南亞與印度國家,弱化俄羅斯、中國供應鏈,近年台灣電子五哥紛紛插旗越南設廠,LG、三星、英特爾,也都有在當地投資布局。
新唐人亞太電視 胡宗翰 沈唯同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
陸疫情長三角燒到珠三角 台商生產成本恐暴增
2022-04-12 19:35:10中國兩大經濟引擎,長三角、珠三角疫情延燒,在中共強硬的「動態清零」政策下,已有161家上市櫃台商企業停工。供應鏈業者透露,物流讓材料供應出狀況,但產能下滑也不能縮減薪資,在當地設廠的電子中、下游台商,將面臨生產成本暴增。
-
台商新停工潮!深圳東莞突封城 上海多區被封
2022-03-15 11:52:02中國疫情爆發,蔓延包括上海、深圳等多個大城市。深圳市宣布從今天(14日)開始到20號,封閉式管理一週。而這也導致蘋果iPhone主要製造商鴻海,深圳廠停工,同地區多家台商也只能宣布停工。
-
上海昆山封控 和碩.廣達.仁寶蘋鏈擴大停工
2022-04-14 16:14:41中共對疫情的封控升級,已經衝擊蘋果供應鏈,繼iPhone第2大代工廠和碩12日宣布上海、昆山廠停工之後,生產MacBook的廣達昨天也公告上海廠停工;另外,生產iPad的仁寶位在昆山的5間子公司,昨天(13日)也宣布配合當地政府升級防疫措施。
-
越南遭列歐盟稅務灰名單 專家提醒台商關注稅制變化
2022-03-16 13:28:46歐洲聯盟公布最新版稅務不合作名單,其中「灰名單」新增台商近年積極投資的越南等,這些地區未來恐面臨歐盟制裁;對此,專家建議,台商跨國布局時應沙盤推演,考量投資地未來稅制變化。
-
台商重鎮浙江、東莞爆疫 衝擊多個產業供應鏈
2021-12-15 21:33:17好,繼天津、廣州出現Omicron變種病毒案例後,中國河南發現第三例Omicron,是廣州染疫男子的密切接觸者。中國本土疫情以浙江、廣東東莞最為嚴重,商家關門、工廠停工,分析師指出,多個產業供應鏈將受衝擊,可能中國新年假期後才能復工。
-
陸疫情封控+通膨高漲 業界示警電子業砍單潮
2022-04-19 11:37:30中國疫情突如其來的封城管控,加上俄烏戰火,全球通膨飆漲,現在產業界關注,過去兩年電子業榮景,可能真的出現巨大變化,市場傳出電子供應鏈,已經出現明顯砍單效應。
-
上海、昆山封城衝擊 金管會:161家上市櫃台商停工
2022-04-11 16:49:35中國疫情蔓延,上海、昆山等大城市紛紛封城,造成多家台商停工延期,對台灣上市櫃公司及供應鏈影響,是否衝擊台股?金管會證期局局長張振山在立法院備詢時回應,依據清查到目前為止,上海及昆山停工的上市櫃台商共有161家,但皆已研擬因應方案。
-
昆山長三角陷斷料危機 台商聚落現解構現象?
2022-04-07 17:42:40中國疫情嚴峻,上海與台商大本營昆山相繼實施封城。學者就示警,當地恐怕將陷入斷料危機,並點出,在這波疫情下,台商三四十年在長三角累積的產業聚落,會不會開始有所謂的解構現象?
-
上海昆山封城擴大 專家析台商供應鏈思維轉向
2022-04-04 19:09:11台商生產重鎮昆山,即日起進入封城管制,我們注意到中共當局,在疫情爆發當下,是選擇強制的清零管控,對外資、台商營運造成影響,我們請教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協會賴樹鑫執行長,請問在中國大陸,台商生產成本攀升,當局政策增加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對中長期供應鏈布局,造成甚麼影響?是否加速所謂供應鏈搬遷效應?
-
台經長憂中共封城 外媒指供應鏈衝擊超過前兩年
2022-04-14 13:48:15新聞開始先來關心,中共封城,台灣經濟部長王美花今天表示,目前台商多是用既有庫存、移轉生產或直接停產來應對,但如果真的停產也勢必會延期交貨,進而影響供應鏈運作,而外媒也引述專家說法表示,中共封控引發全球供應鏈混亂,影響甚至超過先前2020、2021年。
-
亞總訪問團回台 總統親接見:政府做台商後盾
2022-05-16 13:08:14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第29屆回國訪問團,總統蔡英文今天在總統府親自接見。蔡英文感謝台商海外打拼事業,也心繫台灣發展。並承諾,不論是在產業升級或國際市場開拓,政府會做台商的後盾。
-
越南2023經濟展望 台商估下半年才明顯反彈
2023-01-24 12:32:35越南設定2023年的經濟成長率目標為6.5%,通膨率為4.5%。台商認為,歐美市場消費緊縮、庫存壓力大,越南今年將是辛苦的一年,預計下半年經濟才會明顯反彈,景氣才會明朗。
-
賴清德:中國經貿困境常態化 台入全球信賴鏈
2022-09-27 13:18:47第一屆「全球台商經貿論壇」上午在高雄登場,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擔任此次專題演講貴賓,副總統賴清德到場致詞,賴副總統指出,中國經貿困境常態化,而台灣一定要參與全球信賴供應鏈。
-
調查:中共政策難測 歐企加速撤離中國
2023-01-16 13:27:34在來看到,先前中共實施的清零政策,和當前疫情對中國造成的衝擊,嚴重影響各國企業在中國的供應鏈布局。越南歐盟商會調查顯示,在1300名會員當中,41%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2022年第四季,將公司業務從中國轉移到越南。另外,貨櫃追蹤平台對20多個國家2,600名受訪者的年度調查也顯示,67%的人表示,在中共實施「清零」後,他們就已經開始考慮調整供應鏈布局。另有53.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擔憂「COVID對中國的影響」,認為這可能會在2023年,成為企業發展的阻力。
-
中國蘇州無預警封控升級 台商:做最壞準備
2022-04-18 17:10:30緊鄰中國上海的蘇州市也進入半封城狀態,實施封閉式管理,由於該地為台商電子業匯集之地,備受外界關注。雖然目前台廠大多表示,生產一切正常,後續將密切觀察原料短缺、出貨狀況,及防疫政策變動等。不過,有台商指出,封控消息來得突然,蘇州台廠做最壞準備,大不了不開工放防疫假。
-
廣達前進越南設廠 帶動更多筆電供應鏈遷徙?
2023-04-17 17:32:08在美中貿易戰與中共極端防疫下,越來越多代工業者轉移供應鏈。台灣代工大廠廣達今天(17日)宣布,董事會通過決議投資總金額五千萬美元,大約新台幣15.35億元,設立越南子公司,這也是廣達在泰國外,在東南亞的第二處製造基地。報導分析指出,隨著四大代工龍頭步伐移轉,將帶動更多筆電供應鏈業者大遷徙。
-
電電公會率團抵越南考察 盼建立ICT產業鏈
2022-09-26 09:41:08電電公會副理事長許介立率團在越南考察時表示,越南有充沛勞動力,是南向政策很被看好的國家,隨著台灣檢疫政策更為親民,將持續率團前來,盼在越南建立ICT(資通訊)產業鏈。
-
中國封控+通膨 電子業或有砍單骨牌效應
2022-04-23 15:53:49首先來關心,中國疫情突如其來的封城管控,加上俄烏戰火,全球通膨飆漲,現在產業界關注,過去兩年電子業榮景,可能真的出現巨大變化,市場傳出電子供應鏈,已經出現明顯砍單效應。
-
台商逐步撤中轉移新南向 投資印度成長遠超中國
2022-10-10 17:27:30台商持續逐步撤出中國將產線轉移,美國智庫一份報告顯示,有25.7%的台商已將部份產線或採購移出中國,另外33.2%也有這項考慮,而將產線轉移的台商中,有63.1%選擇到東南亞國家發展。投審會最新統計也指出,今年前8月核准新南向18國投資金額已突破24.59億美元,有機會首次超過到中國投資的金額。另外,根據台股最新半年報,到今年上半年為止,上市公司轉投資印度子公司家數大增49%、累積投資金額大增1.3倍,成長遠超過投資中國的金額。
-
越南2022經濟展望 台商:國境開放有助復甦
2022-02-02 16:18:11越南今年經濟成長率目標設定在6%至6.5%之間。台商圈觀察,疫情蔓延逾2年仍未見終點,市場已趨向保守;但企業肯定越南開放、「與病毒共存」的態度,認為這將有助經濟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