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三界埔農村慢活趣 下田割稻體驗農民辛苦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11 月 11 日訊】歡迎回來。嘉義縣水上鄉三界埔社區,邀請社區居民和成功國小師生,一起下田體驗割稻、打穀和綁稻草人,讓大小朋友認識早期農村生活點滴,了解農民耕種的辛苦。

    水稻田裡,傳來一陣陣「谷喔!谷喔!」的打穀聲;原來是嘉義水上三界埔社區的阿公阿嬤和成功國小的師生們,正把剛剛割下來的稻穗,拿到「踩踏式打穀機」來脫穀,有的搖動風鼓箱,篩選出完整較重的稻穀,體驗早期農村割稻的情景。

    成功國小學童:「參加這次活動,我體會到了農人的辛苦。」

    成功國小學童:「我覺得以前的人很聰明,有辦法想出完全手動的打穀機和分米機(風鼓箱)。」

    出身農家的嘉義縣長翁章梁,頭戴斗笠、手持鐮刀,彎著腰割起稻來、身手俐落;腳踩打穀機打起穀粒,也相當熟練。

    嘉義縣長 翁章梁:「讓小朋友可以看到不是用自動機械在割稻,當然就老人家來講,他們就回到小時候,包括他們成人務農的時候,看到的一些現象。」

    隨著時代變遷,這種50年代的踩踏式打穀機,早已被全自動機械所取代。三界埔永續發展協會舉辦農事體驗,讓小朋友能重溫當時非機械化的農業社會,長輩也能再次重拾兒時記憶。

    嘉義縣長 翁章梁:「地方文化的梳理,是要讓大家找到根,找到歷史脈絡;再一次的讓社區能夠厚植它的實力,能夠繼續往前走。」

    三界埔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 陳重鏞:「過去老人家這樣來割水稻,怎麼來插秧,希望說藉著我們這個活動,提醒我們三界埔(的居民),都能想到過去農村(生活)如何辛苦的過程。」

    協會表示,為了重溫早期農家生活,今年第一次將活動拉到稻田間,希望透過活動,體驗早期農民收割的辛勞,讓小朋友學習感恩、惜福。

    新唐人亞太電視 方雅嫻 台灣嘉義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