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變黃金 「廢棄農膜」變身資材循環再生品

【新唐人亞太台 2023 年 10 月 20 日訊】農民栽種作物,農膜是不可或缺的資材,例如覆蓋農地或溫室的塑膠布。不過,廢棄農膜該怎麼處理?農糧署統計,台灣每年廢棄農膜超過1萬公噸,嘉義縣去年產生550公噸以上,占全台灣的比率4.7%;嘉義縣政府推動回收再利用,也可減少處理過程中的碳排放量。

長桌上擺放的盆花、葉片和塑膠瓶等產品,其實它們都是「廢棄農膜」製成的。由於「廢棄農膜」會間接造成環境與空污問題,嘉義縣政府媒合廠商回收再製新產品,讓農膜不再是垃圾,而是變現的黃金。

嘉義縣長 翁章梁:「我們已經建立起這樣的一個循環經濟的脈絡,現在大家要負責就是把農膜不要亂丟,拜託不要再丟在排水溝,拜託不要再自己焚燒,把它收集起來,由我們交給廠商去做處理。」

環保局長 張川輝:「過去的回收方式,回收之後可能會進到焚化廠或是處理掉,那我們現在把它媒合一些再利用機構,回收完之後到再利用機構把它製成產品,那它的經濟價值是遠超過原來的價值的20倍。」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副署長 林健三:「很感謝我們嘉義縣全省的問題,我們嘉義縣率先來把它解決,本來是垃圾的東西,它會變成一個什麼?可以再利用的一個物質。」

在中埔絲瓜產銷第8班班長林德昇的帶領下,縣長翁章梁和來賓一起到絲瓜田,實地示範抖落廢農膜的塵土和捆綁動作,宣導正確回收的方式。

中埔絲瓜產銷第8班班長 林德昇:「這個東西還可以再利用,實在很不錯;不然(的話)如果農民自己偷燒或是怎樣?對空氣真的很(造成)污染。這個垃圾可以變成現金回來,農民一定很高興啊。」

縣長翁章梁表示,農業處結合縣農會體系,從源頭減量宣導農膜回收,達到循環再造,翻轉廢棄物價值,嘉義縣可望成為台灣農廢循環的示範據點。

新唐人亞太電視 方雅嫻 台灣嘉義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