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羽毛變黃金 嘉大研發出有機肥料經濟又環保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4 年 01 月 20 日訊】根據農業部2023年第二季畜禽統計調查顯示,台灣養雞總數達9800多萬隻,衍生的禽類廢棄物數量驚人;除雞糞之外,雞羽毛隨意堆置處理或燃燒,都會造成環境汙染。嘉義大學,19日舉行農業廢棄物有效再利用成果展,將雞羽毛製成有機肥,不僅幫助植物健康生長,也達到減碳排目的。

    花架上一盆盆的萵苣、花椰菜和奶油白菜等植株,經使用雞羽毛有機肥料,三周後,不僅各個長得頭好壯壯,重量和大小都比市售有機肥來得好。 


    嘉大農生系碩一生 張佑誠:「使用雞羽毛堆肥它的成長的差異,跟我們一般市售的有機肥來看,可以看到我們(蔬菜)成長大概可以差到2倍到3倍的這麼大,把就是原本不要的廢棄物,變成一個另類的黃金、變成一個農業的黃金。」

    嘉大農業生物科技學系主任 王文德:「每一年有50萬噸的雞羽毛的廢棄物,我們能不能讓它變成是一個可循環的物流,所以呢我們將雞羽毛變成的是有機的堆肥。」

    嘉大校長 林翰謙:「所以我們期望這樣的一個材料,不只只有用在農業,也用在畜產業,希望它有更多元的發展,更永續的發展。」

    另外,嘉義大學農業生物科技學系,也利用廢菇包發酵後的微生物,分解處理成環保堆肥介質,不僅具有改善農田土質的作用,還可節省4成生產成本。

    嘉大農業生物科技學系主任 王文德:「用微生物的方式將廢菇包呢去進行發酵,分解完之後呢我們要做的是什麼?我們要做的是取代培養土,它可以完全媲美市售培養土的功能,甚至呢它所具的肥份比市售培養土來得更好。」

    嘉大農業生物科技學系教授 莊慧文:「廢菇包裡面都有一些殘存的微生物的一些成份在裡面,所以我們會期待它不僅是促進生長,它可能會讓植物長得比較健康,所以它可以少用化肥,還有像農藥。」

    嘉大校長林翰謙表示,農業廢棄物有效再利用,可達成農業循環經濟的具體效益,後續將與農業部合作先行在雲嘉地區試辦,並逐步推廣到全台各地區。

    新唐人亞太電視 方雅嫻 柳燕旬 台灣嘉義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