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86】三、為何走入世代不公? 年輕世代的負債未來

【新唐人亞太台 2015 年 08 月 15 日訊】有超過5成民眾認為,台灣在未來一年都無法擺脫衰退困境,更早早有人預測2030年的台灣,除了國家破產,還將出現大量失業、貧富懸殊、人口衰減、移民爭議等社會問題。延續上一段節目的討論,接下來,我們鎖定台灣,也借鑑香港,聚焦這一代的青年人,究竟面對著什麼樣的世代不公。

抗議1%的貪婪,佔領華爾街運動,2011年延燒全球,然而站出來怒吼「我們是99%」的示威者,一年之後卻又再度走上街頭。

佔領華爾街示威者 馬克布雷(2012.5.1):「人們已經受夠了。最上層百分之一人士做的事情,在這個國家的控制運行模式,時間已經過長,正常途徑下我們政府並沒有解決問題,所以我們需要走上街頭,提高聲音告訴他們,我們不會忍受下去了。」

2008年金融海嘯過後,轉眼七年,全球貧富差距達到三十年新高(OECD),2016年全球1%的鉅富,將擁有世界過半財富(Oxfam),M型社會下的小老百姓,一出生就得面對殘酷的負債未來。

中研院前院長 李遠哲:「我們台灣,一個小孩子誕生,就舉債舉一百萬。經濟不好的話,發消費券叫大家消費、消費,錢不夠了,就舉債,結果債留子孫。」

導演 柯一正:「其實台灣會變到現在這樣子,我覺得我們這代的責任最大,就是我們的輕忽或縱容,讓有一些當權者它,剝奪了後代很多的資源,這個是不公平的,你看生下一個小孩,那個小孩已經負債了。」

國家舉債預支未來,勞工保險,軍公教退撫保險給付,國民年金,分占台灣潛藏債務的前五名,換算下來,台灣人一出生就背了百萬負債。好不容易申請就學貸款(20~40萬)唸完大學,卻可能領著不到三萬元的薪水,在不吃不喝15年才買的起一間小套房的台北市,蝸居過活。

同樣的世代不公課題在香港,貧富懸殊的情況,更加惡化。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系副教授 郝培芝:「香港現在是全世界全世界全世界,貧富懸殊最大的一個國家。」

前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長 張秀賢:「買樓最少也要一萬塊才買到一平方,我們也是很多年輕人擔心沒有太大向上流動的能力,這個當然也是有關中港矛盾啊,因為始終有些中國資金在香港炒樓房,令香港的資產價格不斷上漲。」

主權移交後的香港,基尼係數一路攀升,樓價十年間飆漲近四倍,間接激化中港矛盾。

資深時事評論員 林保華:「這種不是民選出來的政府,一定是官商勾結的嘛,一定是維護財團的利益,不但維護香港財團的利益,更加維護那些中國來的,官僚資本的利益。香港的樓價現在全世界第一啊,所以一些年輕人根本就沒有辦法,沒有辦法買房子,他除了走上街頭,你說他有什麼辦法?」

「宅女,上街吧!這個政府靠得過嗎?宅女,上街吧!你要未來繼續任由人魚肉嗎?」

小清新搖滾唱出,無法真普選的香港,上街,彷彿成了唯一出路。香港人屢次走上街頭,反抗地產霸權,80後青年衝立法會反高鐵,90後拒絕洗腦12萬人反國教,然而,本土意識越來越清晰的香港,也面臨難以消弭的世代衝突。

前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長 張秀賢:「年長的人比較反對佔領,但是年輕的人比較支持,所以這個也是反映了香港,面對一個世代的交替。」

無瓦遮頭加乘中國因素,香港青年勇爭政治自主;而全球化下的台灣,高房價被CNN認證,買房壓力亞洲第二的台北,逼出25年前「無殼蝸牛」運動,重回街頭夜宿豪宅路段;勞團也抗議基本工資凍漲,實質薪資卻倒退15年。

社民黨立委參選人 呂欣潔:「我們出社會的薪水,比父母親剛出社會薪水差不多,甚至更少,因為物價水準不斷拉高。」

社民黨召集人 范雲:「過去這16年來,藍執政了八年,綠執政了八年,勞工沒有得到任何好處,所有的減稅都是為大財團,特別是百億以上的大財團減稅。」

鮭魚返鄉借貸買豪宅的故事,令人驚覺台灣慘遭財團掠劫,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重屢創歷史新高,資本外移中國,中小企業節節敗退;[圖卡]勞工報酬占GDP每況愈下,營業盈餘占比反倒昂揚;所得分配趨向財團化及貧窮化兩端,25歲以下青年,超過半數年薪低於25萬,連22K都是妄念。

導演 柯一正:「都是某幾個人在賺錢,其他人像螞蟻一樣,做苦工,賺一點點生活費,買不到房子。」

台大法律系教授 顏厥安:「所謂涓滴效應意思是說,有錢人賺錢會一滴一滴滴下來,大家都賺錢,可是我們現在是有錢人賺錢後,滴不下來啊。看起來房價漲,好像財富增加,實際上,當財富只是數字的時候,它絕對不是我們生活中有意義的事情,但是我們太相信這個了,相信它的數字。」

台資大量外移,加速本地失業率及貧窮率,財團資本集中令創業困難,而大學文憑貶值,年輕人不斷爆肝,只換來青貧與窮忙,還好台灣的民主體制,仍允許青年投身政治。

社民黨立委參選人 苗博雅:「我要證明,青年是有能力可以深度參政,我們是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來挽救這個國家,如果有人問我,為什麼這麼年輕就想參政?我的答案是:因為我的國家,台灣,已經沒有時間再等我們變老。」

時代力量立委參選人 黃國昌:「當年輕人喊出自己的國家自己救的時候,我感到,這不是一句口號,這是我們現在所應該匯集的,希望跟努力。勇敢的站出來,阻止這些政客,埋葬我們的未來。」

政府宣告四大基金15年內接力完蛋,面對少子化、人口老化的負債未來,台灣,其實也沒有這麼悲觀。

導演 柯一正:「那我覺得基本觀念上,我們應該要收斂,台灣不會窮,因為我相信,因為台灣的人太努力,很勤勞,絕對不會窮,只要肯做事,你就有生機。」

轉個觀念互利共享,相信生命能找到出路,越來越多人返鄉耕耘,當漂鳥農夫友善環境,原住民青年回部落開餐廳,結合旅遊與當地文化;對下一代感到虧欠的柯一正與紙風車夥伴,則號召良心企業認捐藝文演出,第二度巡迴三百多鄉鎮,讓表演藝術向下扎根。

導演 柯一正:「我們會這樣子,五、六年,十年這樣繼續做下去,其實就是有一批有公共利益概念的一些企業家,他們願意,而且非常默默地在幫我們做這些事。我覺得這個力量應該在擴散,應該讓這些企業家知道,你的所得其實都是老百姓給你的,你不能全部放在口袋裡面,你應該跟所有人分享,尤其是,我希望企業家能夠回饋到你自己的社區,你生長的地方,好好的經營一個一個社區,讓每一個社區,有自己的特色,還有自己的榮耀跟驕傲。」

提供資源跨世代共享,柯一正勤於播種,花甲之年跨入社運圈,結束近兩年的「不要核四,五六運動」後,又想成立運動紀錄片小組,傳授剪接及拍攝技巧,以鏡頭紀錄臺灣環境的美麗與哀愁,並且持續觀察,公民運動勃興對台灣負債未來的可能驅動力。

文字撰稿:張芝瑄
攝影後製:高健倫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