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習原住民花環編織手藝 認識部落文化
【新唐人亞太台 2016 年 11 月 10 日訊】在台灣的原住民聚落,每逢重大慶典或儀式,常常可以看到婦女們會頭戴花環,展現不同的原民風情,這是原住民族很重要的裝飾物和迎賓禮儀,透過鏡頭,一起了解來它是如何編成的。
排灣族部落居民 潘淑茸:「兩支兩支,像在交叉,一個在中間(像在綁頭髮這樣子)對對,面向自己,這個要面向自己。」
遊客:「(有沒有成就感)有,很不錯的體驗,歡迎大家來嘗試看看。」
6支新鮮的蕨類分成三等份,交錯編成像辮子的形狀,一邊編一邊再把花朵編進去,最後收編修飾,漂亮美麗的頭飾花環就完成了,許多第一次接觸部落DIY花環的遊客,編完後都很有成就感。
遊客:「自己在這一種,非常遼闊,景色很優美的地方,自己體驗戴著自己所做出來的作品,會更有成就感,而且那種感覺很特別,會不一樣。」
相傳部落的長輩都希望自己的女兒,漂漂亮亮的受人矚目,所以就將部落中唾手可得的自然素材,編織成花環戴在女兒頭上當裝飾,後來演變成迎接貴賓的一種禮儀。
排灣族部落居民 潘淑茸:「以前的人就是希望說自己的孩子是最美的,所以說喜歡做花環,最近幾年來因為文化在推展,我們也是有客人來,我們也是以歡迎的方式幫他們做頭飾,就是也歡迎他們來到我們的部落這樣子。」
部落中傳統的花環編織,受到遊客的歡迎,在DIY的互動中,也讓原民文化從中交流和保存,為部落播下更多的美學文化的種子。
新唐人亞太電視 李涓榕 葉子棻 台灣屏東報導
相關新聞
-
排灣族皮雕工藝創作 弘揚原民部落文化
2022-06-18 21:00:57原本在醫院工作的皮雕工藝家許瑞玉,因緣際會下,學習皮雕,讓她開啟了斜槓人生,她說,製作皮雕敲敲打打,她覺得很有趣,也讓她學會了靜思。而排灣族的文化元素成了她皮雕創作的靈感來源。
-
傳承部落生活文化 頭目家屋修繕獲巴黎設計銀獎
2022-03-20 08:05:46歡迎回來。原住民族的傳統智慧,在國際設計界發光!屏東三地門鄉排灣族巴格達外家族後代,兩位社區規劃師林惠珍、林傳薪,三年前帶領原民匠師,進行排灣族石板屋的室內外修繕,賦予它全新樣貌,今年參加巴黎設計獎,以「會呼吸的排灣族石板屋」獲得銀獎殊榮,讓屏東躍上國際。
-
來義文物館整修蛻變 典藏展看見部落工藝文化
2022-05-31 07:46:05屏東縣來義鄉原住民文物館,去年10月起啟動多項修繕工程,重新開館後舉辦典藏文物展,呈現來義鄉的傳統工藝家作品,讓民眾看見傳統部落文化的工藝之美。
-
傳承原民音樂 屏大開課手作排灣族單管口笛
2023-05-31 07:57:56為了傳承原住民傳統音樂,屏東大學特別開設原住民專班,邀請業界講師和學校音樂系專任教師授課,培育原住民族音樂產業的相關人才。這學期的原住民樂器製作與實務課程,是排灣族的單管口笛製作與吹奏,也吸引了許多非原民學生前來學習。
-
排灣族母子聯展 喚回族人Samiling記憶
2023-07-27 07:59:58歡迎回來。Samiling是排灣族語,形容排灣族人生命裡散發的智慧,也代表對生活與美感的追求。屏東排灣族的藝術家包梅芳以原住民的頭飾花環、花草為主題,與兒子創作的圓傘,共同展出兩代間對於部落的記憶。
-
2023南島族群婚禮 情牽大武山系列活動
2023-03-19 00:44:44邁入第17年的2023南島族群婚禮-情牽大武山系列活動,每年茂管處結合屏北三鄉:三地門鄉、霧台鄉、瑪家鄉輪流舉辦,今年由三地門鄉公所主辦,鄉公所特別推出以兼重傳統、隆重而又經典的「三地門排灣vucul 貴族婚禮」。
-
瀕絕植物「武威山烏皮茶」重回瑪家落地生根
2023-05-12 07:49:57歡迎回來。屏東的特有種「武威山烏皮茶」,一度被列為瀕臨滅絕的物種,不過屏東縣政府、瑪家鄉公所與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10日在遊客中心舉行植樹活動,種下60株武威山烏皮茶幼苗,讓它們重新在屏東瑪家落地生根。
-
《斯卡羅》演員查馬克告別彌撒 各界致哀
2021-08-24 23:07:59台灣史電視劇「斯卡羅」的素人演員,屏東縣泰武國小主任查馬克.法拉屋樂,日前癌逝,享年42歲,告別彌撒24號上午在來義鄉丹林聖保祿天主堂舉行,各界紛紛前往致哀,文化部長李永得、教育部長潘文忠、公共電視總經理及「斯卡羅」導演曹瑞原與族人一起送他最後一程。
-
「生命交織」排灣族織布工藝師許春美新書發表暨主題展
2021-10-01 14:37:03今年榮獲文化部排灣族傳統織布「人間國寶」的工藝師許春美,為保存部落特有的織布文化,將排灣族織布技法、圖騰整理出書,1日於屏東總圖舉辦新書發表,並於四樓石板屋展出「tjinnun nuwa paiwan排灣族的織布文化展」,傳承部落技藝也藉此推廣美麗的文化資產。
-
典藏品出走庫房 原住民古物屏美館展出
2022-04-22 11:42:01屏東縣政府典藏豐富多元的原住民文物,一場名為「生之地kinaizuanan a nia men」特展,今天起至5月29日在屏東美術館展出,展出原民「一般古物」,讓古物走出庫房。
-
鹽埔藝師蔡明海 用木雕話童年及早期台灣生活
2022-06-03 22:06:20歡迎回來。屏東木雕工藝師蔡明海,選擇用木頭記錄台灣,他的早期作品多半是家具和廟宇,後來有感於台灣許多傳統民俗和農村社會的情景,逐漸消失,因而轉型創作了一系列的懷舊鄉土作品。透過鏡頭一起去看看。
-
屏東原生種蘭花展 逾一公尺鹿角蕨超吸睛
2022-05-11 08:06:58蘭花是台灣的驕傲,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蘭花產自台灣,屏東九如鄉,最近也舉辦了一場原生種的蘭花競賽展,不過,現場最吸晴的,卻是長度超過一公尺的巨型鹿角蕨,透過鏡頭來看看。
-
屏東縣公布五確診足跡 潘孟安籲勿以訛傳訛
2021-05-22 20:44:36今天屏東縣公布有5名確診者,縣內累計達6例,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公布確診者足跡,縣長潘孟安表示已因應三級措施,做病床、救護車等相關盤查,也呼籲民眾切勿發布不實訊息。
-
以老麵店守護家鄉 文史工作者盼村莊榮景再現
2022-06-16 07:46:34屏東高樹大路關,20年前因檳榔產業沒落後,導致人口大量遷移,當地一位從事文史調查的溫先生,22年前接下姑婆的老麵店經營,他希望以麵店為據點,推展在地文化,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帶動社區產業。
-
不必摸黑採綠竹筍!屏東海豐有機筍農創生機
2022-04-08 08:03:25每年4月,綠竹筍陸續開始採收, 屏東海豐地區一帶,土質為砂質壤土,非常適合綠竹筍生長,全區種了將近500公頃,帶您看到一位中年轉業的農友蘇家興,用父親所遺留下的田地,有機栽種綠竹筍,在冬季缺筍期也能正常供應,他是怎麼做的呢?透過鏡頭一起去看看。
-
513謝師恩 台灣8縣市慶法輪大法洪傳31周年
2023-05-13 21:40:115月13日是「世界法輪大法日」,全台法輪功學員,兩週來,陸續在8個縣市舉辦感恩慶祝活動,從台北到屏東、花蓮,還有離島的金門、澎湖,他們分享修煉真善忍的美好,慶祝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1周年。
-
無人機足球競賽 啟發偏鄉學生體驗科技力
2024-08-29 07:45:45歡迎回來,為了讓偏鄉社區的學生,也能接觸到工業4.0的技術,社福團體27日在屏科大舉辦偏鄉弱勢社區關懷活動,營隊還加入新興的國際競賽「無人機足球」,吸引26名學員參加,透過鏡頭來看看。
-
《沉默呼聲》震撼人心 大學校長贈票百張邀學生觀看
2022-08-20 21:43:47真人真事改編,反映中國人權現況的電影《沉默呼聲》,在8月12日起在全台上映,屏東大學校長陳永森16號贈票百張,邀請學生、教授、以及各界團體人士一同觀賞,原定一場,沒想到百多張票,一天內就被秒殺,第二場規畫在8月19號星期五。希望透過電影,能讓大家更珍惜台灣的民主自由。
-
泰武國小舊址動土 將打造北大武山登山基地
2022-05-24 08:04:18近年來喜歡登山的人口日益增加,其中北大武山,是台灣南端唯一超過3千公尺以上的高山,根據當地鄉公所統計,每年約有三十萬人次到訪,屏東縣政府將將舊泰武國小打造成北大武山登山前進基地營,提供給民眾及山友更完善的山林教育。
-
萬巒百年伙房變身有機書店 體驗客家風情
2022-06-03 22:06:06萬巒有一間有機書店,是由林家百年客家伙房(族人居住的院子)活化再生的,也是六堆聚落中,第一個以交換書籍來推廣閱讀的書店,店長是萬巒當地的客家子弟羅秀玲,希望書店能讓更多人認識客家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