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選梅克爾勝券在握 考驗才開始?
【新唐人亞太台 2017 年 09 月 16 日訊】再一個星期,24日,德國大選就要登場,現任總理梅克爾,力拚4連霸,可以說是勝券在握,不過由於國會眾多席次,可能被小黨瓜分,再加上開放難民所延伸的問題,梅克爾當選之後的挑戰,其實一點都不小。
德國國會大選選戰,進入第五週,再一個多星期之後就是投票日,最近幾個月以來,嗅不到變天的氣氛。
社民黨籍候選人 舒爾茲(2017.9.3):「梅克爾曾在一星期前一個報紙採訪中說,她會再實行一次2015年所做的事,但我無法同意,因為我們犯了錯。」
德國總理 梅克爾(2017.9.3):「我們能做什麼? 我對這些景象都很熟悉,2015年底被討論的這些議題。老實說,你認為用水柱對付幾千人,就能解決問題嗎?」
9月3日的電視辯論,儘管社民黨候選人舒爾茲,針對總理梅克爾的政策,砲火猛開,但辯論後的民調顯示,49%受訪選民認為梅克爾較可信,僅29%偏好舒爾茲。外界普遍認為,梅克爾將順利連任。
不過就正如電視辯論中交鋒的議題,梅克爾連任後,還有許多待解的難題。首先就是難民問題。
梅克爾2015年開放邊界,收容上百萬名難民,但這些新移民卻屢傳犯罪事件,加上文化差異,
去年重創梅克爾的政治聲望,造成的社會問題至今仍難解。
德國總理 梅克爾(2017.9.14):「兩年過去了,我們必須強調汽車業利用監管漏洞,不僅害了他們自己,也欺騙了消費者和政府,讓他們失望。儘管只與少數業者有關。」
針對柴油車排廢造假事件,梅克爾已展現強硬態度,也表示政府會協助車商發展電動車與自動駕駛技術,要求車商創新。而汽車業在德國直接與間接聘僱近100萬名勞工,這項難題也攸關著人民的就業。
而面對前景堪憂的歐盟,英國脫歐,近來與土耳其也關係緊張。同時還肩負與美國,俄羅斯等國的協調人角色,身為歐盟老大哥,歐盟的代言人,梅克爾當選後,考驗才要開始。
新唐人亞太電視 林妤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
-
歐盟外長議反制港版國安法 各國呼籲採取行動
2020-07-14 20:48:25來看到國際持續譴責中共強推港版國安法,歐盟外長週一在27國的會議上,公開表達對香港自治的支持,在影響歐中關係下將協調會員國採取行動,歐盟多國外長也都出聲表態。
-
梅克爾前外交顧問:北京不應對入侵台灣抱有幻想
2021-11-12 08:32:52中共軍機頻繁擾台,讓世界各國憂心台灣海峽局勢。曾長期擔任德國總理梅克爾外交顧問的霍伊斯根警告,北京不應對入侵台灣抱有幻想,呼籲歐盟考慮對中國可能的制裁措施。
-
歐盟疫情紓困談判陷僵局 峰會延至第四天
2020-08-19 08:18:21由於中共病毒疫情,歐洲正面臨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衝擊。週日,歐盟27國領導人,就巨額的疫情紓困金方案,僵持不下,原定兩天的談判,被迫延長到了第四天,週一(20日)繼續加開峰會,甚至有媒體傳出會議充斥火藥味。
-
上任才2週 德國54歲駐中大使驟逝 原因未明
2021-09-06 14:01:51德國新任駐中國大使,同時也是總理梅克爾的親信賀岩(Jan Hecker)上任才兩週,6日德國外交部宣部死訊,但沒有公布詳細原因。賀岩是德國第14任駐北京大使,曾任德國總理梅克爾外事顧問,有德媒報導指出,賀岩原定8月底要先返回德國,為梅克爾工作,直到她10月完成總理任期,但因為疫情及阿富汗等最新國際局勢發展,賀岩須繼續留在北京坐鎮,確保中德高層有效溝通。
-
王毅慕尼黑捅婁子 大唱尊重主權被酸「去和台灣說」
2022-02-22 16:29:45第58屆慕尼黑安全會議,20日在德國閉幕。俄烏危機是這次會議的主要焦點,不過,中共外長王毅在會中發表了一番,應當尊重各國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的言論,引發熱議,國際人權律師奧斯洛夫斯基嘲諷王毅,去和台灣說。
-
德駐中大使驟逝 梅克爾對中政策受挫
2021-09-07 09:04:12歡迎回來,德國新任駐中國大使,同時也是總理梅克爾的親信賀岩,上任才兩週,6日德國外交部宣部死訊,但沒有公布詳細原因。留下妻子和三個未成年孩子。賀岩曾任德國總理梅克爾外事顧問,德媒明鏡週刊指出,梅克爾在其總理任期內,為與北京的關係,投入了大量政治資本,觀察家認為,下屆德國政府可能會對中共採取更嚴厲的立場。而梅克爾將賀岩派往北京,被解讀成:即使在她離任後,也試圖在某種程度上,保留不斷對話的對中政策。賀岩的驟逝讓各界震驚,也讓梅克爾對中政策安排受挫。
-
二戰後最大危機 義大利近六萬確診中共肺炎
2020-03-23 20:21:20義大利中共肺炎的最新情況,確診人數來到59138人,有5476人死亡,死亡率超過百分之九,醫療體系超過負荷崩潰。義大利總理孔蒂表示,這是義大利在二戰之後遭遇的最大危機,決定暫時關閉所有非必要的生產活動。另外名列世界三大男高音的多明哥宣布確診,德國總理梅克爾也宣布居家隔離。
-
德籍執委主席上任 歐盟將對中轉強硬?
2019-11-28 21:24:35延宕一個月,德國前任國防部長范德賴恩,終於要在12月正式上任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C)主席,成為執委會史上首位女性主席。范德賴恩在對待中共當局的態度上,被外界稱為鷹派,曾在德媒《時代週刊》採訪時表示,中共「在經濟上襲擊歐盟」,外界普遍認為,歐盟對中共的態度會比以往更強硬。
-
與中共接觸戰略 梅克爾承認「太天真了」
2021-11-18 08:59:42路透社11月17日刊登了對德國總理梅克爾的獨家專訪,梅克爾承認,在與中共合作時採取的政策,太過天真。
-
疫情重創歐洲經濟 西班牙350萬人失業創新高
2020-04-07 20:14:33在中共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之際,歐洲各國實施不同程度的「封城」措施,雖然義大利日前指出,最新的證據顯示,數個禮拜的封鎖措施可能已經收到減緩疫情傳播的效果,不過來勢洶洶的疫情對歐洲各國的經濟衝擊,可說日益明顯。
-
專訪立陶宛友台議員:台.立向世界證明不用依賴中共
2022-01-08 21:26:13立陶宛挺台後遭中共報復,國會友台小組主席馬爾德基斯 接受英語新唐人採訪,澄清總統先前對台灣代表處的言論不影響立陶宛的支持,而台立成功合作的案例,也向各國證明了不用對中共依賴。包括法國、德國與歐盟都表示將抵抗北京對立陶宛的經濟脅迫。立陶宛經濟部7日也告訴中央社,在台灣設立經貿代表處的準備工作持續進行,近日將公告展開處長徵選。
-
塔利班盼與德建交 德國表示無意承認塔利班政權
2021-09-06 08:36:57重掌阿富汗政權的武裝組織塔利班盼與德國建立外交關係並尋求金援,不過稍早前德國已表示無意承認塔利班政權。
-
法國上任歐盟輪值國撐立陶宛 德官員親訪力挺
2022-01-13 13:42:30今年1月,法國開始了歐盟輪值主席任期,13、14日,歐盟27國外長與防長將齊聚法國進行非正式討論。法國外長勒德里安11號出席國民議會外交委員會聽證時,首次表態支持遭中共施壓的立陶宛,強調將以主席國身分推動歐盟反脅迫措施,防禦他國脅迫。此外,他也表示將重新審視歐中關係。
-
前歐盟外交官疑涉共諜 德國對3嫌展開調查
2020-01-17 13:40:03接著來看到,歐洲也傳出中共間諜的案件。歐洲媒體報導,德國檢方正在針對中共間諜案件,對三人展開調查。德國明鏡週刊報導,被調查的三人當中,其中一人是德國人,曾經擔任歐盟外交人員。
-
立陶宛遭中共施壓 台灣德國外長表態反制
2021-12-23 13:08:32立陶宛與台灣關係深化,遭中共用貿易手段報復,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向德媒表示,歐洲不能被分化,有必要強化主權,邁向共同的對中政策。中華民國外交部長吳釗燮也在今早回應,台灣會盡力協助,讓立陶宛政府與人民了解,台灣是一個可靠的盟友。
-
德國新政府達協議 敲定對中態度、挺台國際參與
2021-11-25 14:05:19鏡頭轉到德國,在近兩個月的組閣談判後,11月24日,德國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達成協議,聯手組建新政府,其中協議強調,將在人權和國際法的基礎上,尋求與中國合作,並希望能在與中國的競爭中,遵循公平的遊戲規則。另外,對於台灣海峽現狀的任何改變,德國新政府認為,必須要基於雙方的意願和平進行。德國也將支持民主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在梅克爾執政16年後,德國迎來一個新時代。
-
歐盟納台入「安全旅遊國家」 德開放台灣入境
2021-06-18 21:18:57赴歐觀光限制解除了,歐盟成員國16號同意,將包括台灣、美國、香港等8個國家,納入安全旅遊國家的白名單,同時解除對白名單的國家「非必要旅遊」限制。未來台灣人持歐盟認可疫苗施打證明,及檢驗陰性報告,就有機會赴歐。而德國在台協會則是宣布,德國取消因為疫情對台灣人的入境限制,從6月20號起,提供陰性檢測、肺炎康復證明、或是疫苗接種證明,就可入境德國。
-
與病毒共存棄嚴防死守 各國防疫鬆綁一覽
2022-02-10 15:25:15丹麥2月1日起成為歐盟第一個解除國內近乎所有防疫限制的國家,美、英、法、瑞典及韓國也紛紛鬆綁,開始轉向與病毒共存。
-
美要求中共放人!德加歐盟UN聲援立場新聞
2021-12-30 14:08:14香港《立場新聞》在港府的強力打壓下,在29日宣佈停止營運,相關消息也引起國際政要高聲譴責,美國國務卿30日發出聲明,要求港府立即釋放被捕人員,另外包括德國、加拿大、歐盟、聯合國都譴責港府侵蝕香港的新聞自由。
-
德國新政府達協議 敲定對中共態度、挺台國際參與
2021-11-25 14:01:47新聞開始先來關心,歐洲對抗中共威脅的意識高漲,在近兩個月的組閣談判後,11月24日,德國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達成協議,聯手組建新政府,其中協議強調,與中國互動將在人權和國際法的基礎上。另外,對於台灣海峽現狀的任何改變,德國新政府認為,必須要基於雙方的意願和平進行。德國也將支持民主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對此,台灣駐德國代表謝志偉表示感謝,強調這是一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