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審查制度箝制創作 潛規則案例一籮筐!
【新唐人亞太台 2019 年 04 月 24 日訊】好,台灣戲劇受到兩岸觀眾的關注,不過,中共對於台灣影視作品,則是繼續收緊審批尺度,不只針對內容題材,也不得出現所謂敏感畫面。有業界人士就說,潛規則早已行之有年,這讓某些戲劇,在台灣拍戲時,就對所謂「敏感畫面」,小心翼翼。
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這是人人生而平等,均等的權利,保護這些人的權利是我的工作。」
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不只在台灣掀起討論,在中國豆瓣網站,更獲得近兩萬,中國網友9.4分的高評價,創今年華語戲劇最高分。中國網友感慨的說,「我們講同樣的國語,我們面臨同質的社會議題,但我們不敢拍,也拍不出如此撥開鮮血淋漓的現實的劇集。」
陸媒:「該劇題材鋒利,立意深刻,探討的社會話題,也令人嘆服。」
反觀現在陸劇,有消息稱,宮鬥劇已全面禁播,時事員分析,是因為中共加強影視意識形態審查,有潛在借古諷今影射政權的作品,都要謹慎處理。IP劇當道,大成本製作,或是符合中共官方主旋律,鮮少有直視社會問題、觸動人心的作品。
台劇《我的男孩》:「這是我男朋友,你們慢慢欣賞。」
不少台劇,將中國視為重要市場,先前林心如製作《我的男孩》因獲文化部補助金,遭貼上「台獨」封號,在中國險些下架。而大愛戲劇「智子之心」,遭到大陸網友抨擊,美化日軍,播出2集後停播,引發熱議。近期也有網友發現,台劇《我是顧家男》,女主角逛賣場,背後的中華民國國旗卻被馬賽克。
短片《潛規則》:「景誰找的」
多年前,導演鄭有傑就以短片《潛規則》,直白描繪出,為了迎合中國市場,在台灣拍戲,對於「敏感畫面」都小心翼翼,卻也嚴重傷害了創作自由。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以台灣社會現況為創作題材,正因為真實,才觸動人心,不只打動台灣觀眾,也引起中國網友的共鳴。
相關新聞
-
馬斯克要提供全球Wifi 陸網民只能遙望?
2018-03-01 19:18:022月22號美國知名企業家馬斯克的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將兩顆實驗通訊衛星成功送入太空,由此開啟向全球數十億人提供高速互聯網的「星鏈」計劃。中國網友也歡聲一片,不過業界人士指出,中國網友可能無法使用這一服務。
-
不道德毀社會!華妃揭中國演藝圈潛規則
2017-02-27 14:13:02好,鏡頭轉到中國娛樂圈,在中國《甄嬛傳》中飾演「華妃」爆紅的女演員蔣欣,日前在受訪時,揭露中共演藝圈潛規則,她還憤慨地說,這些不道德的人在毀中國娛樂圈,毀中國社會。
-
《通靈少女》好威!3巨頭來台搶人拍片
2017-05-12 10:46:00好,再來看到,由 HBO與公視合製的影集《通靈少女》,4月在台灣與亞洲市場開出紅盤,意外打響台劇名號,也吸引國際影視圈目光,跟進來台開發合作機會。其中以美國影音串流巨擘 NETFLIX,與美國電商巨擘亞馬遜最為積極,此外,澳洲媒體大亨梅鐸主導的福斯傳媒集團,下半年也計劃拍攝台劇,並在台灣與亞洲國家播映。
-
「韓國瑜被罷免」登陸熱搜 網友:體會到民主
2020-06-06 19:47:20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案確定通過,中國大陸媒體也在第一時間推播相關訊息。在多個平台上,韓國瑜遭到罷免的話題衝上熱榜第一,截至晚間6時,相關訊息閱讀量超過8600萬。而在新唐人罷韓特別報導的節目上,也湧入許多中國網友表示,「證明和共產黨聯繫就是死路一條」、「誰讓你韓國瑜是共匪的幫兇」,還有中國網友感嘆「大陸什麼時候能罷免我們的領導人。」「台灣人民太偉大了。知道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讚。」
-
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為何陸民打高分爆紅
2019-04-22 20:46:15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昨晚播出大結局,收視創新高,OTT線上影音平台更湧入近400萬連線數,佳評如潮,戲劇內容主要探討社會議題與人性議題,在中國意外爆紅。不少中國網友感嘆,我們講同樣的語言,面臨同性質的社會議題,但台灣可以,中國卻不敢拍,也拍不出能如此剖開現實的劇集。「希望台灣保持文化上的獨立性」。
-
黃秋生14天居家檢疫出關!大讚台灣防疫
2020-05-27 20:44:13香港影帝黃秋生,首度接演台灣戲劇。他遵守台灣防疫規定,在26日結束14天居家檢疫,出關後立刻進劇組,準備拍攝工作。黃秋生表示,檢疫期間作息規律,對台灣的飯店管理以及外送服務印象深刻,飯店還貼心送上茶具和吉他;台灣的外送服務相當快速,讓他安心宅在家。黃秋生還透露準備入籍台灣,不少台灣民眾表示熱烈歡迎。
-
數字密碼?近年中國重大事故死亡驚人巧合
2015-01-01 22:02:11昨晚踩踏事件發生後,中共官方一直到凌晨才對外發布消息,第一時間宣稱死亡人數35人。馬上就有網友議論,怎麼這麼巧?近年來中國大型傷亡事件的死亡人數都是35。網路上盛傳,死亡人數只要在36人以上,就要上報國務院調查,要丟官的,所以一般再怎麼報,死亡都不會報超過35人。
-
《花甲》熱潮!導演倒貼百萬拚台劇翻身
2017-07-10 20:57:29再來看到,植劇場《花甲男孩轉大人》,上週五大結局播出,收視率創新高,PTT討論度,也破表,再現台劇新熱潮,其實為了《花甲》這部戲,導演瞿友寧可是倒貼兩百萬,力拼好作品,希望讓台劇翻身。
-
台首部政治劇 「怎麼拍都不被下架」暗諷中共
2019-03-15 22:35:54不少台灣民眾熱衷政治議題,現在台灣第一部政治電視劇,號稱台版紙牌屋的《國際橋牌社》,也即將開拍,今天(15日)舉行開鏡儀式,戲劇內容致力還原90年代台灣社會的政治氛圍。主要演員包括飾演前總統李登輝的楊烈,文化部長鄭麗君,和曾任總統侍衛官的王燕軍等貴賓,都出席活動。
-
翻牆看蔡英文總統就職 中國獨立作家感嘆
2016-05-23 12:48:23總統蔡英文完成就職儀式,國際社會關注,更是有很多中國民眾突破網路封鎖,觀看了就職典禮,有中國獨立作家說,感受到民主帶來的力量,和中共政治很不一樣。
-
好故事打動人心!《花甲》再掀台劇熱潮
2017-07-08 21:33:15植劇場《花甲男孩轉大人》,收視率屢創新高,最終結局播出,由盧廣仲飾演的主角花甲唸長達七分鐘的祭文,悲傷情緒渲染全場,再掀台劇討論熱潮,近期包括《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及《麻醉風暴》的第二部都要上檔播出,多元劇種,走精緻路線,延續台劇能量。
-
拍出台劇新高度 專訪植劇場推手王小棣
2017-08-04 21:18:05說到台灣戲劇,你想到的是鄉土劇,還是偶像劇?其實,台灣的戲劇可不只這樣,繼《通靈少女》登上HBO亞洲頻道後,植劇場一系列作品,也將在國際影音平台Netflix上架,精緻台劇進軍國際市場,幕後推手,是資深電視劇導演,植劇場總監製王小棣,她說台劇的優勢,就是自由,不該被收視率綁架,只要勇於突破既有市場格局,就有越來越多好故事,能被看見。
-
黃明志《牆外》弦外之音 中國網友感動:盼一起推倒牆
2021-11-13 20:46:12再來關心,馬來西亞歌手黃明志先前推出的歌曲《玻璃心》引起不少共鳴,而近日他再度創作新歌曲,不只推廣金門觀光,更唱出了中國民眾對牆外自由的渴望,還找來中國女歌手合唱,MV底下的留言引來不少中國網友的留言,有網友寫道「牆內人流下眼淚,希望有一天,我們真的能走出圍牆,大家在沒有黑暗的地方相見。」
-
Netflix首部台原創影集 葉天倫拍雙城故事
2017-12-01 20:54:36歡迎回來。台灣拍攝的電視劇,走向高規格製作,挾帶著堅強實力與高品質,躍上國際。而現在,Netflix要與導演葉天倫合作,推出平台的首部臺灣原創影集《雙城故事》,用影集激盪出台北與舊金山的火花。
-
《通靈少女》夯 NETFLIX.亞馬遜也要來了
2017-05-10 13:19:35由 HBO與公視合製的影集《通靈少女》,4月在台灣與亞洲市場開出紅盤,意外打響台劇名號,也吸引國際影視圈目光,跟進來台開發合作機會。其中以美國影音串流巨擘 NETFLIX,與美國電商巨擘亞馬遜最為積極,此外,澳洲媒體大亨梅鐸主導的福斯傳媒集團,下半年也計劃拍攝台劇,並在台灣與亞洲國家播映。
-
黃秋生轉戰台劇自嘲在港失業 看今日香港「如陌生親人」
2021-10-01 22:17:51歡迎回來,香港影帝黃秋生首次參演台劇,一向勇於對時事發表看法的他自嘲,是因為在香港已失業。外媒詢問怎麼看近年香港改變?黃秋生說,就像是平常見到的親人,突然變得非常陌生。
-
掀爆炸性反思 文化部:台劇獨特文化打動世界
2019-04-24 20:59:19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創下好口碑,儘管上周已播出完結篇,但觀眾討論,依舊熱烈。這部電視劇,共斥資4300萬拍攝,資金來自,政府推動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文化部部長鄭麗君表示,台灣是自由民主的社會,開放包容、多元豐富,台灣獨特的文化,不只會感動台灣人,也會感動世界。
-
蔡正元變蔡英文弟弟?中國網軍進攻笑料多
2016-01-21 21:19:05中國大型網路組織「帝吧」號召「網民」出征,翻牆進攻台灣各大媒體、政治人物臉書粉絲頁,頓時各臉書都被簡體字洗版,有趣的是,還有中國網友走錯地方,進攻電視台新聞粉絲頁,卻誤闖到娛樂新聞專頁,甚至還有中國網友,將國民黨立委蔡正元誤認為蔡英文的弟弟!
-
《與惡的距離》未播畢 微博竟現結局盜版!
2019-04-18 20:57:35最近播出的,《我們與惡的距離》,以這幾年台灣社會,備受關注的時事議題為主軸,不但受到台灣觀眾歡迎,中國大陸網友也熱傳。不過,目前台灣這邊,都還沒播完,在中國大陸,竟然已經有了盜版全集的簡體字版流出。
-
中共因素介入 台灣媒體寒蟬效應
2012-11-06 21:16:22今天(6日)在民進黨中央舉辦的座談會,討論台灣媒體環境。前新聞局長鄭文燦表示,台灣媒體受政商力量影響,另外還有中共因素介入,干預台灣媒體自由,與會傳播學者也認為,政府應該訂出傳播政策,保障台灣媒體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