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賜號」巨輪脫困 蘇伊士運河終於開通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04 月 03 日訊】在蘇伊士運河上擱淺了近一週的「長賜號」巨型貨輪,終於在當地時間3月29日下午,成功擺脫泥沙的困擾,蘇伊士運河的交通也得以恢復。

    在多艘拖船的協助下,「長賜號」巨型貨輪趁?漲潮緩緩移動,終於擺正方向,離開了擱淺的位置。

    埃及電視臺的畫面顯示,「長賜號」已經可以自己緩慢航行,沿運河向北行駛。

    蘇伊士運河管理局發聲明宣告,營救「長賜號」的行動已經成功,運河的航運交通也終於得以恢復。

    而「長賜號」將前往「大苦湖」(Great Bitter Lake)水域停泊,進行適航性檢查,以確定其是否適合繼續航行並運輸貨物。

    MARSH公司全球海運及貨運主管 Marcus Baker:「我想這對於成千上萬的船主和被困在那裏的海員來說,可以松一大口氣了,可以繼續上路了。」

    根據彭博社的數據,目前至少有476艘船隻等待通過運河,包括數十艘集裝箱貨輪,油輪和天然氣(LNG)運輸船。蘇伊士運河管理局預計,需要三到四天的時間才能完全消化積壓的船隻,恢復運河常態。

    蘇伊士運河航運占全球海洋貿易的12%,包括10%的海上石油運輸,在「長賜號」擱淺、並堵死航道的6天里,全球供應鏈被嚴重打亂,貿易損失高達數十億美元。

    3月23日上午7點半左右,臺灣長榮海運的「長賜號」巨型貨輪,在蘇伊士運河上擱淺並堵住航道,已初步排除了機械或發動機故障,但不排除天氣或人?原因。營救「長賜號」的過程中,總共動用了13艘拖船,其中包括2艘強力海拖船,挖出的泥沙約達3萬立方米。

    新唐人記者 喬安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