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年技藝承傳 京都青年「能」藝人大放光彩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07 月 30 日訊】日本的傳統舞台劇「能劇」傳承至今已近七百年,被日本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了傳承這一獨特的舞台藝術,進日在京都「觀世會館」開啟了青年能藝人的主場演出。

京都觀世會公益社團於7月和8月在京都觀世會館開啟了名為「觀世青年研究能」的公開演出。一年一度的青年能藝人主場出演,給傳統劇目加入了新鮮感。

公益社團法人京都觀世會理事浦田保親:「這是年輕能樂師的修行,讓新人體驗一下角色。以往跟隨師父學習或演出周邊角色的學徒,擔任本次舞台表演的主角。」

觀眾:「表現出的力量和靜都很好。」

能樂的原型最早來源於隋唐時期的「散樂」,傳入日本後經歷了不同時期的發展、衰退、融合,演變成如今日本獨有的藝術形式已有七百年之久。能劇的表演內容多與鬼神有關,與信仰密不可分,過去多作為寺院、神社祭典時的劇目,一直受到日本官家的庇護和支持得以傳承至今。

超現實的世界刻畫和中世紀的語言對白,能劇在日本戲劇中佔主導地位,在2008年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觀眾:「如今還能看到有幾百年歷史的傳統藝能,感覺很棒。」

主角配戴的能面具、吆喝聲陣陣的伴奏團、唱腔獨特的合唱團、帶長廊和房頂的四柱舞台,這些主要元素構成了日本傳統舞台劇「能劇」。

能劇的最大特點和樂趣就是演員用含蓄的動作表達深刻內涵,給觀眾提供豐富的想像空間。

波蘭觀眾:「能劇比歐洲的表演動作幅度小,但更要求整體同步。」

觀眾:「這種內斂的呈現是非常難的。這和日本的茶道等文化一樣,是日本文化的根本。」

著名劇目「敦盛」講述日本戰國時期兩家族在戰爭中,被殺者敦盛死後與走入修行的殺人者再見時的內心掙扎過程。

公益社團法人京都觀世會理事浦田保親:「人類互相扶持著生存,生活中有諸多的矛盾,能的舞台上演繹著社會。」

為繼續傳承這一古老戲劇形式,日本政府除了建立國立能樂堂,還定期演出和培訓新演員,並立法保護能樂國寶大師。一批對傳統藝術擁有熱誠的人們正全力以赴的傳承這一古老文化。

新唐人日本記者站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