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嶼新手母龜孵化率達8成 海保署籲維護產卵地

2月份海龜在蛤板灣爬痕(台灣咾咕嶼協會提供)
【新唐人亞太台 2023 年 06 月 07 日訊】
今年2月在琉球嶼蛤板灣沙灘發現了一組海龜爬痕,是臺灣(除了太平島外)目前最早有海龜上岸產卵的紀錄,這是一隻從未被標記過的綠蠵龜,目前推測是一隻新手媽媽,龜卵已陸續孵出中。

這隻母龜目前有紀錄的卵窩已高達7窩,第一窩與第二窩平均有116顆,孵化率高達8成,顯示這隻新手母龜對於小琉球海龜資源的貢獻度相當高。

海保署表示,琉球嶼島上有七處沙灘,分別是中澳、漁埕尾、龍蝦洞、蛤板灣、肚仔坪、美人洞及網美老木等,去年上岸產卵的母龜數量創歷年新高;而今年在2月已有母龜上岸產卵外,顯示琉球嶼產卵棲地維護的重要性。
海保署進一步說明,每年5至10月是綠蠵龜產卵季節,又以7、8月是高峰。為避免遊客干擾或傷害海龜,讓稚龜順利回到大海,呼籲盡量減少夜間於沙灘活動,並避免使用強燈照射;亦同時提醒當地業者在黃昏前,將沙灘上的立槳板、獨木舟等物品移開,以維護開闊沙灘供海龜尋找適合產卵地,讓我們一起創造友善海龜的環境,維繫海龜族群的永續。
海保署提醒,近期蛤板灣沙灘日夜都有稚龜孵出,請遊客留意您的腳步,並不攜帶寵物上沙灘,避免攻擊稚龜或產卵母龜;看到母龜或稚龜,請保持距離、勿觸摸及騷擾等,海龜為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不得任意騷擾、獵捕、宰殺或為其他利用,違者恐將面臨對應刑責。
海保署請民眾於繁殖季節進行海域遊憩活動時,務必多加小心留意。若發現疑似違法行為,也請協助完整蒐證,向所在地海洋保育主管機關檢舉,或通報「118」專線,大家共同努力,一起守護珍貴的綠蠵龜及海洋生物資源。
(新唐人亞太電視 李涓榕 王媛 整理報導/責任編輯:陳思齊)
相關新聞
-
回家了!澎湖大義宮5隻海龜週三全數野放
2022-11-17 14:00:55澎湖大義宮飼養多年的5隻保育類海龜,在送往水試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照護數月後,經評估已達野放標準,由縣府偕同海保署、水試所及大義宮等,於16日下午在馬公市蒔裡沙灘,順利野放,並在龜背上裝置衛星標識器,以進一步追蹤海龜野放後適應狀況。
-
一級保育類「革龜」擱淺恆春 居民急送醫仍不治
2023-07-06 07:39:11屏東恆春萬里桐潮間帶漂來一隻一級保育類「革龜」,被發現時生命跡象相當不穩定,由於台灣並非「革龜」的產卵地,這次出現在恆春相當罕見,當地居民合力將重達上百公斤的「革龜」送往治療,但遺憾的是,最終還是不治死亡,目前正解剖確認死因。
-
海委會琉球野放海龜 推生態路燈及近岸減速
2024-07-17 07:39:55歡迎收看今天的好樣Formosa。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15日南下屏東小琉球,參加海委會舉辦的活動,以實際行動前往沙灘野放海龜,宣示友善海洋環境。
-
海保署公佈2020年臺灣珊瑚監測調查成果 籲守護海洋資源
2022-01-14 00:22:33109年珊瑚礁於因海水溫增高而白化的現象,海保署110年度與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合作,進行臺灣周邊及離島31個地點62處珊瑚覆蓋率及藻類與珊瑚比例調查,有33處狀態穩定,仍有7處失能,需要加強維護。
-
海龜寶寶出生熱點 太平島綠蠵龜卵窩創新紀錄
2025-02-17 15:17:07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公布最新調查成果,發現南沙太平島的綠蠵龜產卵數量驚人! 短短4個月內,共記錄到141隻母龜上岸產卵,累計221個卵窩,遠高於台灣其他產卵地的紀錄。
-
鹽埔藝師蔡明海 用木雕話童年及早期台灣生活
2022-06-03 22:06:20歡迎回來。屏東木雕工藝師蔡明海,選擇用木頭記錄台灣,他的早期作品多半是家具和廟宇,後來有感於台灣許多傳統民俗和農村社會的情景,逐漸消失,因而轉型創作了一系列的懷舊鄉土作品。透過鏡頭一起去看看。
-
屏東原生種蘭花展 逾一公尺鹿角蕨超吸睛
2022-05-11 08:06:58蘭花是台灣的驕傲,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蘭花產自台灣,屏東九如鄉,最近也舉辦了一場原生種的蘭花競賽展,不過,現場最吸晴的,卻是長度超過一公尺的巨型鹿角蕨,透過鏡頭來看看。
-
以老麵店守護家鄉 文史工作者盼村莊榮景再現
2022-06-16 07:46:34屏東高樹大路關,20年前因檳榔產業沒落後,導致人口大量遷移,當地一位從事文史調查的溫先生,22年前接下姑婆的老麵店經營,他希望以麵店為據點,推展在地文化,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帶動社區產業。
-
不必摸黑採綠竹筍!屏東海豐有機筍農創生機
2022-04-08 08:03:25每年4月,綠竹筍陸續開始採收, 屏東海豐地區一帶,土質為砂質壤土,非常適合綠竹筍生長,全區種了將近500公頃,帶您看到一位中年轉業的農友蘇家興,用父親所遺留下的田地,有機栽種綠竹筍,在冬季缺筍期也能正常供應,他是怎麼做的呢?透過鏡頭一起去看看。
-
513謝師恩 台灣8縣市慶法輪大法洪傳31周年
2023-05-13 21:40:115月13日是「世界法輪大法日」,全台法輪功學員,兩週來,陸續在8個縣市舉辦感恩慶祝活動,從台北到屏東、花蓮,還有離島的金門、澎湖,他們分享修煉真善忍的美好,慶祝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1周年。
-
無人機足球競賽 啟發偏鄉學生體驗科技力
2024-08-29 07:45:45歡迎回來,為了讓偏鄉社區的學生,也能接觸到工業4.0的技術,社福團體27日在屏科大舉辦偏鄉弱勢社區關懷活動,營隊還加入新興的國際競賽「無人機足球」,吸引26名學員參加,透過鏡頭來看看。
-
《沉默呼聲》震撼人心 大學校長贈票百張邀學生觀看
2022-08-20 21:43:47真人真事改編,反映中國人權現況的電影《沉默呼聲》,在8月12日起在全台上映,屏東大學校長陳永森16號贈票百張,邀請學生、教授、以及各界團體人士一同觀賞,原定一場,沒想到百多張票,一天內就被秒殺,第二場規畫在8月19號星期五。希望透過電影,能讓大家更珍惜台灣的民主自由。
-
泰武國小舊址動土 將打造北大武山登山基地
2022-05-24 08:04:18近年來喜歡登山的人口日益增加,其中北大武山,是台灣南端唯一超過3千公尺以上的高山,根據當地鄉公所統計,每年約有三十萬人次到訪,屏東縣政府將將舊泰武國小打造成北大武山登山前進基地營,提供給民眾及山友更完善的山林教育。
-
萬巒百年伙房變身有機書店 體驗客家風情
2022-06-03 22:06:06萬巒有一間有機書店,是由林家百年客家伙房(族人居住的院子)活化再生的,也是六堆聚落中,第一個以交換書籍來推廣閱讀的書店,店長是萬巒當地的客家子弟羅秀玲,希望書店能讓更多人認識客家文化之美。
-
賞櫻趁早!屏東霧台櫻花季估將提前結束
2022-02-22 22:38:01歡迎收看今天的好樣Formosa。進入初春,武陵農場和阿里山櫻花季正在盛開,而早在過年前1月底,就開跑的屏東霧台櫻花季,原本預估是三月結束,但因今年氣候比較不穩定,花況不如去年,當地居民預估花季會提前結束。
-
季節限定! 初夏鳳凰木紅花怒放.絢麗奪目
2023-05-18 07:56:59全台鳳凰花接力綻放,今年因為氣候炎熱以及乾旱影響,許多地方五月份就能看到花朵盛開,吸引不少人觀賞、拍照。
-
從教室到片場 程苡雅分享出演「斯卡羅公主」點滴
2021-11-12 22:52:16歡迎回來。日前在戲劇「斯卡羅」中飾演部落公主角色的程苡雅,週末在屏東萬巒圖書館分享出演心得。原來她是因為13歲時,參加泰武鄉族語朗讀比賽,意外被曹瑞原導演相中,程苡雅勇於接受挑戰、及對原住民文化的使命感,都讓在場聽眾為之動容。
-
大武山下林後四林 逾千公頃山水林園入秋輕鬆遊
2021-11-09 22:21:45疫情趨緩,台灣各景點也開始湧入人潮,在屏東潮州的「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可說是全台數一數二的巨型森林園區,入秋後,也吸引遊客攜家帶眷,開心同遊。
-
省工時.安心種 萬丹農會推種酪梨為農民找出路
2022-09-22 08:01:38屏東縣萬丹鄉的農作物向來以紅豆和稻米為主,近年來,因為人口老化加上年輕人外流到城市工作,為了協助農民轉型耕作較省事省工的農作,萬丹農會輔導農民種植可長期栽種,又不用常噴農藥的酪梨,為農民找新的出路。
-
2022屏東熱博 迪士尼彩稻營造奇幻農業園
2022-01-24 22:52:58邁入第7屆的屏東熱帶農業博覽會,今年取得台灣華特迪士尼公司圖像授權,許多民眾熟悉的「迪士尼」、「漫威」等經典角色,都用彩稻種出來,成了今年博覽會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