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冬楊氏宗祠成古蹟 廣傳客家文化

【新唐人亞太台2011年4月6日訊】儘管慎終追遠的清明節剛剛過,我們還是帶您來一趟先人智慧的巡禮。屏東縣佳冬鄉是縣內保留最多古蹟的鄉鎮,其中九十多年前興建的楊氏客家宗祠,在宗親極力奔走下,被保留為三級國定古蹟,落成儀式吸引五百多人到場,帶您去看看。

民國八年興建的佳冬鄉楊氏宗祠裡,長者們正遵循古禮,舉行整修落成儀式。 楊家家親500多人到場祝賀。

醫學士 楊寶川:「有這個機會政府的補助還有宗親大家的共同協議之下,終於把它落成,其實對整個宗親的凝聚力是非常有幫忙的。」

楊氏後代子孫 楊宗儒:「有這樣一個聚集的點,才能夠知道說你是誰,你的祖先是什麼樣一個精神,怎麼樣一個文化,也會影響到我們後代,在做事行為上以及想法跟思想上面,就會比較有正向的力量。」

古意盎然的滿月門、獨特的太極兩儀池,先人建築,蘊含許多智慧。

東港高中美術老師 陳錦嬌:「滴水的意思是水滴下來的時候剛好從尖尖的地方滴下來,這是舊有的滴水 。這個是他的屋瓦然後這邊放個瓦當,這個瓦當前面有一個蓮花的造型,你在楊氏宗祠裡面看到的滴水瓦當很多都是舊的再放回去的。」

屏東地方法院觀護人室主任 楊景謀:「我們楊氏宗祠他所祭拜祖先是有當過官的,當過官的在建築的時候才能夠有燕尾脊翹。有一些像忠孝節義的故事透過交趾陶的裝設,讓後代子孫或宗親能夠了解我們做人處世的道理。」

古佳冬因獨有的海港條件,經濟與人口蓬勃一時,客家開墾先民因經商出現不少盛名世家,在地方興建大宅和祠堂,使得佳冬鄉成為屏東縣古蹟保留最多的鄉鎮。

屏東地方法院觀護人室主任 楊景謀:「如果能夠透過宗族的凝聚力的話,其實人跟人之間的這些藩籬都能夠打破。(對)整個社會的和諧會有非常大的幫助。」

在後代子孫的維護下,四合院宗祠,原貌重現,也讓崇宗念本、飲水思源的意涵,代代傳承。

新唐人亞太電視 簡靜如 台灣屏東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