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水溪養分好 高價雪蜜棗收成豐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16 年 01 月 12 日訊】雲林林內在北部從事紡織業的劉協掌,用四年時間,學習有機栽培,因為林內濁水溪營養成份高,加上氣候適宜,種出高價值的雪蜜棗,為自己及家人創造出高薪。

    (聲音來源)果農 劉協掌:「(多少),七兩四。」

    看過一顆顆重2到3兩的傳統棗子,再將每顆重量都超過5兩的新品種雪蜜棗,兩相比較,讓人眼睛一亮。

    民眾 劉先生:「很脆,又很多汁,又會甜,像水梨。」

    果農 劉協掌:「主要是暖冬的影響比較大,棗子的熟化速度變的更快,我們要抓緊時間,在短時間把棗子賣出去。」

    劉協掌阿姨 鄭婷月:「好壞就是比較白的,就有湯汁,像水梨,比較青就不好吃,會澀澀的。」

    劉協掌目前還在台北上班,在有機專班學了四年,經過不斷請教與實驗,終於在四年前利用假日返鄉,在林內種植網室雪蜜棗, 發現這裡的水質營養成份高,氣候也很適宜。

    果農 劉協掌:「蔬果作業、草生栽培很重要,因為草生栽培的話,會減少土壤的水份流失比較快。」

    劉協掌媽媽 鄭美燕:「我們這裏是濁水溪的水源頭,水質很好,氣候也適合,已經種三四年,一直研究,種到這一二年比較好一點。」

    劉協掌阿姨 鄭婷月:「氣候就是這樣,一下熱一下冷,一下下雨,如果沒風,這塑膠袋有留洞讓它流水,水沒流掉積在這裏,今年少收許多,有失收。」

    雖然每週南北往返,但看到結實纍纍的雪蜜棗,劉協掌對家人的支持充滿感激,也盼望有更多年輕人,返鄉投入農作。

    新唐人亞太電視 廖儷芬 台灣雲林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