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捲?潤餅?清明食物南北名不同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16 年 04 月 01 日訊】清明節「吃潤餅」已經成為一種習俗,白色捲皮包裹著涼菜,有人說是「潤餅」,也有人說是「春捲」,相同的東西,在南北有不同的稱呼。

    在麵皮上放上青菜,灑一些花生粉,再加一些糖粉,一捲一捲地包起來,這種食物,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名字。

    民眾 :「我都叫春捲啊。」

    民眾 :「我不知道看人家買都說那是潤餅。」

    糕點業者 鄭麗華:「一般北部都叫春捲,然後中部的話春捲、潤餅都有人講,如果你到嘉義以南大部份大家都講潤餅捲、捲潤餅、包潤餅、吃潤餅,對,其實是相同的東西,只是講的名字不一樣而已。」

    原來「春捲」、「潤餅」都一樣,只是北部、南部人的說法不同,吃潤餅是古代清明節民間流傳祭祖的習俗,也叫「寒食」。

    糕點業者 鄭淑英:「清明節因為古代魏晉南北朝的時候,戰爭沒有東西吃,所以就是用所有的雜菜含肉炒一炒,然後包一包用一張麵皮把它包起來。」

    糕點業者 鄭麗華:「加豆芽菜、韭菜、還有香菇、瘦肉、菜圃,另外還有大家喜歡的花生糖粉,還有特殊的就是海苔,海苔會提香而且比較健康。」

    「春捲」、「潤餅」不管南部、北部人怎麼叫,因為皮薄餡多吃起來方便,現在已經成為大家喜愛的傳統小吃了。

    新唐人亞太電視 王媛 楊淑棉 台灣台中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