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時代宣言 獨立電影《十年》獲金像獎|新聞最聚焦

【新唐人亞太台 2016 年 04 月 16 日訊】50萬港幣的小成本電影《十年》,以想像10年後的香港為題,描述紅色政經體制,如何逐漸侵蝕香港本土文化,擁有35年歷史的香港《金像獎》,就將最大獎項,頒給了這部獨立電影《十年》。這似乎也意味著,電影《十年》,或許已經不只是一部電影,而是香港人,對時代命題的一次,集體發聲。

金像獎董事局主席 爾冬陞 :「最佳電影,得獎者是,十年。」

得獎這一刻,台下觀眾爆出歡呼聲,擁有35年歷史的香港金像獎,將最大獎頒給了獨立電影《十年》。

金像獎董事局主席 爾冬陞:「頒獎典禮的創作過程中,有位年輕編劇偷偷問我,主席呀 我們今年的稿中可否有『十年』這個字。 我跟他說,年輕人,羅斯福總統講過一句話,『我們最需要恐懼的,是恐懼本身。』」

金像獎主席爾冬陞一席話,立刻獲得網友高度讚賞,香港藝人何韻詩,臉書轉發爾冬陞頒獎片段,讚賞他,「這個位子,這個時刻,仍能坦蕩蕩,無人敢做就自己頂上絕對不容易。」

電影《十年》監製 蔡廉明:「多謝金像獎夠有膽,頒發這個獎給我們。」

五部獨立小短片,以想像未來10年後的香港為題,50萬港幣製作的小成本電影,談的是國安法、消滅粵語、港獨等議題,赤裸裸的揭露了香港正面臨的政治困境。

2014年九月香港雨傘運動,年輕人本土意識抬頭,但經歷運動後卻是氛圍低迷,難以透過體制改變香港,香港年輕的創作者,以另一種文化方式,表達他們對現實的不滿以及對未來的焦慮。

香港音樂創作者 周博賢:「2014年大規模的占領,其實都會好像有些人的火,可能會因為這個運動的結束而被澆熄了,我認為這個電影是民間社會要做的很多事情的其中一件事,就是維持住,香港人心中的那把火繼續燃燒。 」

對抗威權,從自身開始,爭取思想免於恐懼的自由,導演期待電影能帶給香港觀眾反思。

《自焚者》導演 周冠威:「政治的根本其實在於道德。我想有的事情不是看政見,看很多表面上的方法,不是說港獨、一國兩制,甚麼政制,有的事情是在於我們是否有做人的尊嚴,有些東西是保守着甚至要去抗爭。」

而中共官媒《環球時報》發表社論,批評電影《十年》傳遞「思想病毒」,是宣傳絕望的作品,「在內地人看來,這部片子是完全荒誕的,它所描繪的場景,10年後不可能在香港出現。」官媒猛烈批評,但電影《十年》的票房卻是越賣越好,儘管只在少數影院低調上映,卻是場場爆滿。

香港大學生 秦小姐:「裡面有中共官員說,香港越亂越好,現在確實是(香港特首)梁振英也想做這件事,挑起分化。比如批評港獨,港大學生是港獨,確實是讓人感覺特別有共鳴。」

《十年》票房理想,但迫於壓力,沒有電影院願意持續放映,電影轉而走入民間社區,通過不同的管道以及場地,獲得的,是香港市民,巨大的迴響。[請放社區放映畫面]

《本地蛋》導演伍嘉良:「我希望《十年》或多或少成為香港人,或者關心香港未來的人的一個回憶,而這個回憶是告訴大家聽,我們並不孤單,我們追求一些的理想,值得鼓勵,值得去堅持。」

香港作家及電影編劇陳慧表示,《十年》是今年香港最重要的電影。直接面對時代,正中心坎,為觀眾帶來省思與震撼。十年後回顧香港電影史,無法避開這齣電影,必在其列。文化政治評論者張鐵志,表示電影《十年》被香港最主流的電影獎項所接受,確實代表香港人心之劇烈轉變。香港演藝學院電視電影學院院長 舒琪認為,《十年》代表香港人的價值觀,堪稱「香港宣言」。

香港演藝學院電視電影學院院長 舒琪:「十年我覺得起碼在電影還有文化界裡面,其實就像另一場雨傘運動。《環時》的抨擊,就是那個催淚彈,我覺得這個影響是深遠的,而且也帶給很多年輕一代的電影工作者,然後創作者,一個很大很大的鼓舞。」

邵氏武俠電影、警匪片、還是黑道電影,香港電影業高度產業化,港片曾經風靡亞洲,素有「東方好萊塢」的稱號,但在1997年回歸之後,香港電影工業主流成了合拍片,少了港片特色,受制於政治壓力被迫自我審查,更不敢去觸及最敏感的中港矛盾。

香港演藝學院電視電影學院院長 舒琪: 「過去香港電影失去了觀眾,是因為它們忘記了觀眾。只要讓觀眾有所共鳴,讓他們看到自己的身影,他們自然回歸影院,這就是「自立」的意思」

一片丹心、直視時代,從真實情感出發,香港年輕導演大膽以影片書寫,對於香港未來,紅色政經體制,逐漸侵蝕香港本土文化,《十年》猶如警世預言,引發觀眾共鳴,也被香港主流電影獎項所認可。香港雨傘運動掀起的浪潮,席捲到電影藝術,用影像,衝破結構高牆,或許正如電影片尾所書寫的一句話,一切仍然,「為時未晚」

文字撰稿:張媛婷
後製剪接:曾奕豪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