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存榻榻米傳統工序 文史家特訪北港老翁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0 年 06 月 03 日訊】雲林北港有一家傳承三代的榻榻米店,主人張煌祺已高齡七十四歲,仍堅持用祖輩留下來的工序,製作榻榻米床。這項沒落的傳統產業,也吸引了文史工作家專程拍攝,希望為他留下難得的紀錄。

    北港老街二坪小矮房裡,刷刷聲不斷,日式榻榻米工坊的主人雖然汗水直流,但他的手仍使著勁,專注的工作著。

    傳統榻榻米製作者 張煌祺:「(這麼熱您怎麼能待得住)算加減做,不會那麼累啦,加減做,(您一天做幾床),一天可以做三四床,以前那時候在做七八床。」

    張煌祺是傳統榻榻米店的第三代傳人,雖然已經高齡七十四歲仍然辛勤的工作。從搬下半成品、跳上去踩踏,到一針一針的縫合燈心草、切邊,最後還要搬上高處存放,所有製程全都自己來。一個老先生守著這項沒落的產業,讓文史工作者特地跑來拍紀錄片,希望為他留下難得畫面。

    文史紀錄片導演 呂炎坤:「這是一個找尋小時候的回憶,如果這二年沒把它記錄下來,以後可能會消失,目前已經拍了三十幾個了。」

    聲音來源 張煌祺:「這算針套這個來使力,使力上去,手勁出力時,掛這個來使力,(這樣比較有力),(這你自己發明的哦)是啊。」

    工坊的每一個角落,幾乎都有故事,用了三十年的工具,每一樣也都成了歷史的回憶,陪著張老先生做出一張又一張的榻榻米床。

    新唐人亞太電視 廖儷芬 台灣雲林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