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笨港」清代文物展 還原先民生活樣貌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0 年 10 月 28 日訊】雲林的北港鎮與周邊地區,古代稱為「笨港」。北港文化中心從24日起,展出古笨港清代文物展。這次展覽試圖揭開「古笨港」的神祕面紗,還原早期漢人移民的生活實態,再現「古笨港的盛世風華」。

    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教授 盧泰康:「城市的夜間的生活,透過這些出土的遺物,我們會有更多的認識,那沒有出來我們是不了解狀況。」

    經過導覽解說,展間一塊塊的文物碎片,瞬間拼出了一幅幅的歷史風華。北港文化中心展出「古笨港清代文物展」,讓民眾細緻品味古笨港的文化面貌與民生細節。其中有地方文史工作者,捐出畢生蒐集、珍藏多年的古笨港出土文物,2萬6千多件。

    資深文史工作者 林永村:

    「古董商也在講,不然你這些我們全包,看是不是論斤賣,我說沒有啦,沒有要賣,賣了要幹嘛!就是這樣,我們在說永續經營,一定是要這樣。」

    這次文物展是配合雲林縣政府「北港百年藝鎮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委託臺南藝術大學研究團隊,針對古笨港一帶進行了大規模地表調查、考古發掘以及出土文物分析研究。

    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教授 盧泰康:

    「需要耗費時間和大量的人力的,其實是我們的調查研究和整理工作。那這次的展覽,其實只是呈現了其中一部份的文物。」

    雲林文化觀光處長 陳璧君:

    「希望因為這樣的一個開始,未來可以促成在我們雲林、在北港這邊,有第一座的這個國家級的宗教博物館的一個成立。」

    雲林縣副縣長 謝淑亞:

    「系統性的爬梳,然後一個專業的論述,我們很期待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出土文物中有各式古代製糖工具,顯示本地製糖產業發達,正好與北港糖廠的存在相呼應,雲林文觀處表示,希望民眾來挖寶,一起來探尋古笨港的盛世風華。

    新唐人亞太電視 張祐銘 陳逸文 台灣雲林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