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署估廢鋰電池將達逾千噸 再利用技術加值減空污

環保署回收管理基金管理會執行秘書王嶽斌(圖)表示,所謂二次鋰電池就是常見的充電電池,在手機、家電或是交通運具上都會使用;透過與工研院合作,希望提取廢電池中的鈷、鎳等原料、在台灣循環利用。 王嶽斌執行秘書說明將廢二次鋰電池的黑粉,提純成為價值較高且純度較高的硫酸鈷、氧化鈷,可做為鋰電池正極材料的化工原料。(圖/翻攝自環保署網頁)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1 月 18 日訊】環保署預估2025年二次鋰電池廢棄量將達1100公噸,因此與工研院合作研發分選及純化技術,希望能將電池中鈷、鎳等原料提取再利用,可提高原料價值,且過程不需燃燒,也減少空污。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今天舉辦「環保署、工研院研究有成 加值二次鋰電池處理技術」記者會。環保署回收管理基金管理會執行秘書王嶽斌表示,所謂二次鋰電池就是常見的充電電池,在手機、家電或是交通運具上都會使用;透過與工研院合作,希望提取廢電池中的鈷、鎳等原料、在台灣循環利用。

環保署預估2025年二次鋰電池廢棄量將達1100公噸,因此與工研院合作研發分選及純化技術,希望能將電池中鈷、鎳等原料提取再利用,可提高原料價值,且過程不需燃燒,也減少空污。環保署攜手工研院加值二次鋰電池處理技術。(圖/翻攝自環保署網頁)
環保署預估2025年二次鋰電池廢棄量將達1100公噸,因此與工研院合作研發分選及純化技術,希望能將電池中鈷、鎳等原料提取再利用,可提高原料價值,且過程不需燃燒,也減少空污。環保署攜手工研院加值二次鋰電池處理技術。(圖/翻攝自環保署網頁)

王嶽斌指出,預估在2025年左右,會陸續進入3C產品及電動機車電池汰換的時期,全國可能會累積1100公噸的廢鋰電池;而電池中的鈷、鋰、鎳等原料,台灣都是仰賴進口。

工研院研究員林欣蓉說明,目前國內技術是做到將鋰電池破碎後、經高溫熔化成其他合金產品;歷經3年研發,現在可以透過破碎分選、化學藥劑分離純化的程序,將電池內含有的鈷、鎳等原料分離出來。

林欣蓉表示,一般手機電池約50至100克,但電動機車電池可能約20公斤,國外也都在研究如何在最合適的成本下,做最有效的提取;目前台灣的分選機制也有提專利,不需要用那麼多藥劑,就能獲得與國外提取同樣數量的原料,整體鈷的提取率可達98%以上;且藥劑可以重覆使用,避免污染環境。

王嶽斌說,目前處理經破碎後的鋰電池會變成帶有雜質的「黑粉」,在市場上價格較差,但經此再利用技術加值後,市場價格可以提升10倍。

王嶽斌提到,再利用的過程不是傳統高溫熔化的方式,可以進一步減少空污排碳;提取的原料也能進入循環體系,形成產業鏈;目前國內二次鋰電池處理業者共6家,已經有業者對這項技術有興趣,正在媒合。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