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看懂 巴黎氣候峰會爭議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15 年 12 月 13 日訊】歷經將近兩星期的巴黎氣候峰會,終於在12日達成共識,決定將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2度,不過,這與其他島嶼國家要求的攝氏1.5度不同,我們用一分鐘,帶您了解協議的爭議。

    哭了,長達39頁的巴黎氣候協議通過,巴黎外交部長激動哽咽。

    法國外交部長洛朗.法畢斯:「這是個小小槌子,但我相信它能完成大事。」

    正式通過的巴黎氣候協議,把全球平均升溫控制在攝氏2度以內當作減碳目標。然而,好幾個島國聯合疾呼,不必等到2度,升溫1.5度就足以危及他們的生存。這些國家包括吐瓦魯、馬紹爾群島、索羅門群島、帛琉等…都是台灣的邦交國。

    吐瓦魯首相埃內爾.索本嘉:「溫度若上升超過攝氏1.5度,將導致吐瓦魯、和其他低海拔島國的滅亡。」

    儘管當前已達成協議,美國中央氣候研究組織(Climate Central)的報告指出,以目前全球排碳量來看,本世紀結束前,地球將比工業革命前升溫攝氏4度。如果,只上升攝氏2度,全球居住地區遭海水淹沒的人口也將有2億8000萬人。臺灣鄉鎮如嘉義東石、雲林麥寮、屏東東港將首當其衝;國際大都市如上海、孟買、紐約等也難逃滅頂之災。

    新唐人亞太電視 卓廷威 編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