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塑膠袋得坐牢 肯亞施行全球最嚴限塑令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17 年 09 月 08 日訊】全世界最嚴格的限塑禁令,在肯亞正式上路。無論是生產、販售或使用塑膠袋,都會被罰款4萬美元,或吃上4年牢飯。同時,科學家也在努力研究,一名西班牙生物學家偶然發現,蠟蛾幼蟲可以有效分解聚乙烯,為解決塑膠垃圾帶來一絲新的曙光。

    用塑膠袋得坐牢 肯亞施行全球最嚴限塑令

    隨手拎上塑膠袋或是販售生產塑膠袋,都將面臨4萬美元的高額罰款,還有可能鋃鐺入獄,吃上4年牢飯。這個全世界最嚴格的「限塑禁令」,已經在肯亞正式生效。

    肯亞一個月消耗的塑膠袋數量,高達2400萬個。塑膠袋流入海洋,被海龜、海鳥及海豚等吞下肚,導致動物們腸胃阻塞而餓死;塑膠微粒也會透過海洋生物進入食物鏈,危害人類。

    不只是海洋,在肯亞首都奈洛比(Nairobi)的一處屠宰場,從牛隻肚子裡,竟取出了20個塑膠袋。

    基安部郡獸醫官員 Mbuthi Kinyanjiu:

    「這是個令人關切的事情,這是個日益嚴重的問題,10年前不會這樣,現在幾乎每天都能見到。」

    肯亞在過去10年中,3度推行限塑令,今年終於正式實施。肯亞大型超市,已開始為客戶提供棉布袋。但製造商認為,禁令可能導致8萬人失去工作。

    塑膠袋零售商 Grace Irungu:

    「我很擔心後續效應,因為現在我不知道要賣甚麼給客人。生意有損失,因為我沒有任何東西可賣。也可能解雇一些員工,因為我不知道怎麼付薪水給他們。」

    解決塑膠問題 蠟蟲帶來希望

    塑膠製品帶來的生態浩劫,讓許多科學家投入研究。西班牙生物學家貝托齊妮(Federica Bertocchini)某天偶然發現,蠟蛾幼蟲(Galleria mellonella)在破壞她飼養的蜂巢,於是她將蠟蟲放進塑膠袋中,蠟蟲卻一隻隻跑了出來,只留下破洞的袋子。

    貝托齊妮研究後發現,被啃咬的塑膠出現乙二醇痕跡,代表聚乙烯(polyethylene)被蠟蟲有效分解,而不只是咬出破洞。由於塑膠與蠟蟲的主食蜂蠟,在化學上具有相似性。科學家的下一步,就是要找到消化酵素,進而萃取生產。希望有朝一日,能為解決塑膠垃圾問題,助上一臂之力。

    剪輯 陳怡吟

    新唐人電視 Celia Yeh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