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籠匠師 守住夕陽產業只為服務老顧客

【新唐人亞太台 2019 年 10 月 02 日訊】屏東有兩位郭姓父子檔,他們承接祖輩的手工蒸籠技藝,做著這項工序繁雜、又看不到前景的行業,儘管隱身在巷弄裡的小工作室,沒有店面、招牌,父子倆依舊是守著這個夕陽產業,繼續為老顧客服務。

將剖好的竹片條鋸下,分成六段後沖水軟化,裝到蒸籠蓋上當支架,再固定打敲,一件純手工製作的竹製蒸籠就完成。

蒸籠製作業者 郭澄憲:「這已經好幾層,十多層,一層一層把它弄緊。」

但是扣除前面的前置作業,光竹筐就要有13層的堆疊,細膩的手工與繁瑣的程序,讓郭文麟與郭澄憲父子兩人,雙手常常被扎的傷痕累累。

蒸籠製作業者 郭文麟:「要很注意多多少少大小傷口,每一次大大小小的傷口都有,刀子都沒有比這個還利,稍微刮到,血就流出來。」

大小不同,深淺各異的蒸籠,適用於不同的食材,然而要蒸出古早的好味道,美味的關鍵就在使用傳統的竹蒸籠。

蒸籠製作業者 郭文麟:「這種蒸籠會吸水,不會濕濕的,如果是金屬的,蒸氣上來,還會再回滴。」

八年前從油漆業轉行的郭澄憲,和父親一起延續祖父的手工蒸籠技藝,父親負責削、刨、編織,他則負責後續的完成作業,二人各司其職,隨著時代變遷,進口取代手工,蒸籠需求也漸漸大減,郭文麟回想起當年的全盛時期,光潮州地區就超過10位技師。

蒸籠製作業者 郭文麟:「以前多了,以前一些還沒回去的,我爸爸同鄉福建的,每一個都會做,這個技藝應該是不要失傳才對。」

儘管現在手工竹蒸籠需求大減,一天最多只能做出兩個蒸籠,但郭澄憲仍舊希望守著這個夕陽產業,堅持繼續為老顧客服務。

新唐人亞太電視 李金菊 台灣屏東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