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坐」幾小時?超過8小時的人比較不開心
文:王澍清(NOW健康)
有算過自己1天坐著的時間有多長嗎?是否有「坐」超過8小時以上呢?即將邁入新的1年,在迎接2020年的前夕,為自己訂定每天「坐」不超過8小時的目標吧!根據1篇刊登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的研究指出,平日每天久坐時間若少於8小時,憂鬱及焦慮程度比久坐超過8小時者更低。
該研究為系統回顧研究,研究者以42名每周工作30個小時以上的成年人為對象。參與者佩戴身體活動測量器(activPAL)持續1周,以身體活動步數作為共變量,依參與者每天坐著的平均時間,分為「低於8小時」、「8至10小時」、「10 小時以上」3組,並將參與者完成的焦慮和憂鬱量表(HADS)及簡明健康狀況調查表(SF-12),採共變數分析進行檢測。
結果顯示,平日的久坐時間對焦慮和憂鬱情緒,以及心理健康和活力有顯著的影響,周末則無明顯差異。以平日坐著的時間分組比較發現,「低於8小時」組別成員的焦慮和憂鬱程度低於另外2組,且心理健康和活力的得分較高,而「8至10小時」與「10小時以上」的2個組別間則沒有顯著差異。
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健康系教授徐錦興表示,上述研究結果與大眾的認知相同,如果坐著的時間越久,情緒低落的情形就越明顯。像是上班族工作已長時間久坐,回到家又選擇在沙發上看電視,就比較容易會有情緒低落和焦慮感;相反地,如果能進行些有氧活動,當活動的時間夠久、強度夠高,就會分泌腦內啡、多巴胺等激素,讓我們產生愉悅的感受。
徐錦興說明,研究中久坐的時間在周末與周間的差異並不大,可能原因為不喜歡動的人假日仍會選擇靜態的生活型態,而久坐對身心健康帶來的危害程度遠高於每天運動的效果,減少久坐的時間比建立運動習慣對身心健康的幫助更大,建議民眾可透過現代化工具,像是手機 APP、運動手環、智慧手錶等,設定1天坐著的時間不超過8小時,提醒自己定時起來走動,可降低久坐對身心健康產生的危害。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上述研究是個很重要的提醒,無論我們坐著的時間多長,都該增加身體的活動力,「坐」會影響身體與心理,常常是因為坐的時間拉長或工作者只專注於電腦作業,長期下來容易造成肩頸腰的痠痛、也減少與他人的互動,焦慮與憂鬱的各種負向情緒沒能轉換。
如果無法改變「坐」的行為,可先從調整坐姿著手,即便是坐著也能進行簡單的活動,像是身體扭動、轉動、伸展擴胸、腳伸直擺動、提肛……等,避免久坐造成身體的僵化及專注力的下降、加重鬱悶。建議民眾可試著計算自己1天起身的次數,發現自己坐著的時間實在太長,就應調整改變。
而企業端不妨增設每天 15至20 分鐘的休息時間,鼓勵員工起身活動或搭配音樂做操,增加員工福利的同時也能提升工作效能,不僅能幫助員工維持健康的身心,還能增加公司的生產力,相信這是企業與民眾所樂見的。
相關新聞
-
能站就別坐!久坐不但對健康有害更有可能越坐越憂鬱
2021-11-22 22:04:02受到疫情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家已經習慣以居家上班取代通勤,或是以觀看Netflix取代到健身房運動,美國人坐著的時間比以往更長,然而1項發表於《Frontiers in Psychiatry》的新研究顯示,久坐可能會影響人們的心理健康。
-
自律神經失調 中醫調養找回身心平衡 | 談古論今話中醫(460)
2019-09-02 11:03:40自律神經失調是現代人常見的身心症,隨著現代人愈來愈忙碌,經濟不景氣,工作壓力愈來愈大,這種問題也愈來愈多。長期累積壓力是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因素之一,輕者便秘、失眠,重者焦慮、憂鬱。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施丞修中醫診所院長施丞修中醫師來到現場探討自律神經失調的中醫治療與保健。
-
久坐胸悶容易喘?小心急性肺栓塞作怪
2017-06-21 21:59:20歡迎回來。你的工作需要長期坐著嗎?那要小心,如果發現自己走幾步路就喘,不明原因胸悶又找不到病因,很可能是急性肺栓塞的症狀,要盡快就醫檢查。
-
久站久坐 當心小腿高血壓
2011-08-11 20:27:41一名70歲的台南婦人因腳踝常不明原因破皮、流血,困擾了數十年,今年2月才被檢查出是罹患「靜脈潰瘍」。醫師說,病因是小腿靜脈高血壓,久站、久坐的工作者都是高危險群。
-
自律神經失調 中醫調養找回身心平衡 | 談古論今話中醫(460)預告
2019-09-02 11:13:15自律神經失調是現代人常見的身心症,隨著現代人愈來愈忙碌,經濟不景氣,工作壓力愈來愈大,這種問題也愈來愈多。長期累積壓力是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因素之一,輕者便秘、失眠,重者焦慮、憂鬱。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施丞修中醫診所院長施丞修中醫師來到現場探討自律神經失調的中醫治療與保健。
-
輕鬆安度『更年期』 中醫調養讓您『更年輕』| 談古論今話中醫(496)
2020-03-14 18:59:58在台灣研究統計,女性更年期開始的平均年齡為 49.3 歲,而台灣人口結構趨漸老化,大於 50 歲的女性已超過 300 萬,可想而知會有更年期困擾的朋友一定不少更年期是每位女性都必經的過程,因此大家一定要正確了解女性更年期症狀,以及各種正確緩解的方式。 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理想中醫診所院長林佩蓁醫師來探討這個問題。
-
煩躁、不耐煩是躁鬱症?您可能不了解這個病
2019-03-25 18:19:50有1名病患情緒起伏與個性變化大,開心時刷卡買房子或大買昂貴名牌包,當下極度樂觀、充滿自信,但沒多久卻陷入憂鬱情緒,全身不舒暢,家人覺得不對勁,陪同就醫檢查,確診為躁鬱症,必須長期用藥治療。
-
快樂列車長 分享快樂祕訣
2010-12-16 21:06:58到底怎麼樣可以讓人感到快樂呢?快樂列車協會創會長黃俊銘以親身走過憂鬱家庭的經歷,分享如何從人生的谷底走出來,並透過社區活動及演講,將快樂理念傳達給身邊的每一個人。
-
老人家囤積雜物 可能是憂鬱警訊
2018-01-23 15:40:42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一點也沒錯,研究發現,鄰里好友的凝聚力,可減少長者憂鬱的風險。和一般民眾相較,有憂鬱傾向的長者容易「自我忽略」,例如:囤積雜物、個人衛生不佳,但鄰里之間如有較強的凝聚力,相互幫助,就可降低「自我忽略」,進而遠離憂鬱。
-
別怪病人不努力 面對憂鬱症 你該做這幾件事
2018-05-03 15:38:12「醫生,我的小孩,得了憂鬱症,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成績退步很多,都到休學的邊緣了,稍微提到一點敏感的話題,本來還好好的,一下子整個氣氛變得很糟糕,我們全家都快崩潰了,中醫有沒有方法救救他?」一位情志患者的媽媽焦急的問。
-
孩童多喝含糖飲 體重情緒受影響
2013-05-14 21:52:52您家的孩子也不愛喝白開水,只喜歡喝含糖飲料嗎?小心!董氏基金會今天警告,攝取過量糖分,不但容易造成肥胖;根據美國最新研究,一週喝超過五罐汽水,還會影響小孩的情緒,導致憂鬱,甚至有暴力傾向,還可能減緩孩子生長速度,家長千萬不可大意!
-
一點就炸!「脾氣差」還是「躁鬱症」?
2017-11-20 22:20:57激烈的社會,每個人都頂著壓力,緊張的生活著,在競爭中產生的不良情緒,會慢慢使人耐性變差、脾氣變壞,一點小事可能就暴跳如雷,你的情緒可能會傷害了身邊的人,或讓你在職場上失去人緣。這樣的情緒表現,是「脾氣差」還是得了「躁鬱症」?
-
男性難逃的「宿命」?4招預防前列腺肥大
2017-08-29 12:16:31「前列腺肥大」這種病,如果你是年輕的男性,可能沒聽過;但如果你有了一定的年紀,多半已對它耳熟能詳。這是幾乎每個男性一生中都難以避免的病,就像皮膚老化一樣,是退化性的、不可逆的。
-
孩童多喝含糖飲 體重情緒受影響
2013-05-14 20:32:14您家的孩子也不愛喝白開水,只喜歡喝含糖飲料嗎?小心!董氏基金會今天警告,攝取過量糖分,不但容易造成肥胖;根據美國最新研究,一週喝超過五罐汽水,還會影響小孩的情緒,導致憂鬱,甚至有暴力傾向,還可能減緩孩子生長速度,家長千萬不可大意!
-
輕鬆安度『更年期』 中醫調養讓您『更年輕』| 談古論今話中醫(496)預告
2020-03-06 16:25:13在台灣研究統計,女性更年期開始的平均年齡為 49.3 歲,而台灣人口結構趨漸老化,大於 50 歲的女性已超過 300 萬,可想而知會有更年期困擾的朋友一定不少更年期是每位女性都必經的過程,因此大家一定要正確了解女性更年期症狀,以及各種正確緩解的方式。
-
季節交替情緒低落 多曬太陽趕走憂鬱
2017-12-19 17:18:05台灣位於亞熱帶地區,陽光充足,與國外相較,季節性情感疾病盛行率較低,因此,光照治療使用率較低,不過,研究顯示,季節交替之際,就容易引發憂鬱症、躁鬱症,建議這類患者多曬太陽,讓身心健康。
-
上班族收假囉!開工日超商推優惠振精神
2017-02-28 20:54:35連假接近尾聲,明天(3月1日)就要上班了,不少上班族恐怕都有收假憂鬱症。各家超商不約而同,在3月1日都推出優惠活動,希望為連假後的上班族,提振士氣。
-
經前症候群好惱人 疏肝養肝得緩
2018-03-08 13:05:1441歲許小姐以往生理期前會頭痛、乳房脹痛、情緒不穩的情形,但近幾個月除原有情況加劇外,月經前10天開始,更出現嚴重水腫、失眠、情緒時而暴躁時而低落,甚至影響人際關係及工作。中醫師診斷許小姐是經前症候群,除用藥物控制急性期症狀、調理體質外,也用針灸輔助治療,明顯改善許小姐的不適症狀,讓她享有穩定的生活品質。
-
大學生過半手機成癮 這些症狀是警訊
2019-10-03 18:27:22使用手機,小心用出問題。2019年7月《成癮行為期刊》1項研究指出,5分之1大學生受到智慧型手機影響,以致課堂上無法專心,沒有手機就覺得煩躁沒耐心,或是過度使用以致頭暈及視線模糊。
-
疫情趨緩逐漸解封 杜絕憂鬱從停止「社交孤立」開始!
2023-02-17 19:20:05進入後疫情時代,隨著疫苗施打率提升、防疫措施鬆綁,大家逐漸恢復面對面的人際互動。但調查發現,在疫情期間有憂鬱、焦慮症狀者大幅增加,回歸正常社交互動,要多注意身邊親友的情緒狀態,避免因情緒問題而造成社交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