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家結合木雕創作 刻劃東港的漁民風情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08 月 30 日訊】屏東東港土生土長的木雕工藝家許萬利,早期從事廟宇雕刻,他有感於家鄉文化凋零,後來轉型為木雕藝術創作,以寫實方式紀錄漁村生活樣貌,除了補魚網、竹筏和抓蛤蜊外,還有漁村的信仰文化等創作,作品相當生動逼真。

不論是早期先民捕魚的〈討鐘網〉,漁夫力搏波濤的海上生活的〈鏢魚郎〉、以及描繪三代合作的〈天時〉等系列木雕作品,木雕工藝家許萬利以雕刻刀刻畫討海人,與大海搏鬥的宿命與文化傳承。

民眾:「讓我們回憶起兒時的這生活,非常棒!」

木雕工藝家 許萬利:「〈討鐘網〉要靠竹筏,竹筏有大罟(網)、小罟(網),然後兩個大概並行的時候,就撒網、撒網後再慢慢的圍成一個畚箕形的拖網,然後再收網(取魚)。」

從事雕刻已有42年的許萬利,16歲就投身廟宇雕刻,有感於故鄉文化凋零,後來轉型為木雕藝術創作,作品以漁民生活點滴為題,講究真實呈現討海生活風貌。

木雕工藝家 許萬利:「跟一些耆老他們交談,談他的心得啦、經歷,他的穿著啦、他的肢體語言的表達啦,還有歷盡風霜的容顏,你去一定要去捕捉那個神韻。」

一座3米多高、由玻璃纖維製作而成的〈鮪尾大吉〉,豎立在海濱國小校園裡。許萬利說,當初創作這個作品,是黑鮪魚季在推廣時討個大吉利。

木雕工藝家 許萬利:「摸魚尾,讓你整年平安到年尾;摃魚尾,讓你每年賺傢伙。討海人,靠天吃飯,都是希望風調雨順,滿載而歸啦!」

東港海濱國小校長 趙錫清:「他把他的作品,回饋給母校,讓母校也因為這樣,而有校務蒸蒸日上的意象。」

2007年曾獲得「台灣工藝之家」殊榮的許萬利,作品寫實生動、技巧細膩,一刀一琢都是許萬利對東港文化的寄託。

新唐人亞太電視 李涓榕 方雅嫻 台灣屏東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