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GPS 長毛象象牙保存生活軌跡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09 月 17 日訊】阿拉斯加大學的研究團隊近日發表了一項研究,利用象牙化石裡的同位素來追蹤長毛象的活動軌跡,像是裝了GPS一樣,讓人類可以還原一萬七千年長毛象的生活信息,藉此來幫助了解動物滅絕的原因。

近日在科學家發表的研究中,透過分析長毛象的象牙,居然能夠還原在17,000年前,一隻公長毛象在冰河時期裡的生命軌跡,而且發現在牠28年的歲月中,行走的距離幾乎可繞地球兩圈,共走了7萬公里。

阿拉斯加大學研究員 伍勒(MATTHEW WOOLLER):「我們非常興奮看到數據在質譜儀中即時出現,長毛象在牠整個生命週期裡移動了很大的距離。牠一生的活動及生命旅程都展示在我們眼前,有點像是電視劇。」

象牙在不同成長時期會經由飲食而儲存當時地質環境中的鍶同位素,利用這個原理,研究團隊把長達1.7公尺的象牙切開,分析象牙中鍶(strontium)同位素比率,測量了約340,000個數據點,接著把每個數據點與阿拉斯加及加拿大西北的同位素位置地圖做比對,就可以知道長毛象的移動紀錄,甚至可以知道牠們每一周去過哪裡。

鍶同位素是存在於岩石及土壤中的元素,動物從食物和環境中吸收,鍶同位素會存在在動物骨骼、牙齒中。象牙的尖端代表著生命的初期,隨著象牙的成長,也就不斷的記錄當時的生活環境。所以可以將象牙的不同微小部分,拿去比對依照齧齒動物牙齒而繪製的同位素位置地圖,即可得知當時長毛象的所在位置和移動過程。

從研究中可以發現,長毛象「基克」(Kik)歷經新生兒、青少年、成年及生命終結四個時期。年幼時生活在育空河(Yukon River)下游區域,在2到16歲的青少年階段,開始隨著象群移動,接著16歲以後脫離原本的族群,活動範圍又再擴大。這種模式很類似於現在大象的行為。

「基克」最後18個月是在布魯克斯山脈以北的區域度過,而且依據氮和碳同位素比率,推測牠是因為飢餓而死亡。

這篇研究於8月12日刊登在《科學》(Science)期刊。

阿拉斯加大學研究員 伍勒(MATTHEW WOOLLER):「這項研究工作很重要,因為它有助於把訊息拼湊出來,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為什麼長毛象和其他巨型動物在上一個冰河時期中會滅絕。例如,在上一個冰河時期末期發生重大的環境變化之後,長毛象就很難保持水平的移動。」

新唐人亞太電視 丁雅娜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