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嗆人生》何謂路怒症?握方向盤秒變個人背後真相
文:葉立斌(NOW健康)
近期美劇《怒嗆人生》(Beef)的第1集便精確向我們展示,部分人發生「路怒症」(Road Rage)時的狀況。在台灣也不時傳出兩位(或兩位以上)的駕駛互不相讓,引發的行車糾紛;更有人平時看來溫文儒雅,握上方向盤卻頻頻口出惡言,多難聽的話都飆出來。這些都是「路怒症」造成的可能狀況。為什麼會有人特別容易有路怒行為,平時如何避免呢?
為什麼他們不能好好開車? 新型文明病「路怒症」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路怒症是指在駕駛時因交通狀況、其他駕駛者的行為等因素而產生的憤怒、焦慮和不耐煩等情緒,進而影響駕駛行為和安全。駕駛出現路怒症的原因可能有多種,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壓力:駕駛在路上面臨許多壓力,例如交通擁堵、時間限制、不尊重的其他駕駛等,這些壓力可能會導致情緒失控。
▸2.個性:某些人的個性可能比較急躁或易怒,他們可能更容易受到路上其他駕駛的行為所影響,進而情緒失控。
▸3.過度自信:有些駕駛可能認為自己的駕駛技術很好,但他們卻沒有意識到其他駕駛的行為可能會對自己造成危險。當他們看到其他駕駛犯錯時,可能會因為覺得自己比對方更優秀而感到憤怒。
▸4.焦慮:有些人可能因為駕駛而感到焦慮,例如懼怕高速公路、害怕失控等,當他們遇到困難時,可能會產生路怒症的反應。
▸5.酒醉或藥物影響:酒醉或藥物影響可能會影響人的判斷力和反應能力,使得駕駛更容易產生路怒症的反應。
當「好好開車」成奢侈 如何幫助自己?
如駕駛覺察自己經常有類似情形,楊聰財醫師也提出建議措施。
▸1.改變心態:首先要調整心態,明白道路上交通情況是不可避免的,不要將自己的情緒與其他駕駛者聯繫在一起。
▸2.做好心理準備:在上路前,可以放鬆身心,做好心理準備,接受道路上的挑戰和不確定性。
▸3.遵守交通規則:遵守交通規則,尊重其他駕駛者的權利,不要違反交通規則或者冒險駕駛。
▸4.學會忍耐:當遇到其他駕駛者不守交通規則、駕駛不文明等情況時,學會忍耐,不要與其發生衝突或挑釁。
▸5.尋找支持:如果自己無法應對路怒症,可以尋求專業支持,如心理諮詢、治療等。
▸6.減少壓力:減少工作和生活壓力,保持身心健康,有助於減少路怒症發生的可能性。
楊聰財醫師總結,路怒症是一個情緒失控的現象,可能會對駕駛和其他人的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建議駕駛在開車時保持冷靜,不要因為其他人的行為而情緒失控,保持良好的駕駛習慣,確保自己和其他人的安全。對於個人,則應當遵守交通規則、調整心態、忍耐、尋求支持和減少壓力是預防路怒症的重要方法。
相關新聞
-
憂心疫情發展焦慮上身 恐造成免疫力下降
2020-03-22 20:25:41中共肺炎疫情越演越烈,台灣也出現第1例死亡個案,消息公布後,藥局外面排隊購買口罩的人潮更多,許多人惶惶不安,擔心被感染,甚至影響睡眠。
-
「可以讓我再抱抱她嗎?」令人鼻酸 專家憂PTSD照護
2021-04-07 16:55:45台鐵太魯閣號408次列車出軌意外,造成嚴重傷亡,電視新聞節目持續播放令人鼻酸的場景,精神科醫師提醒,有憂鬱傾向的民眾最近應該避免接觸這類讓人感傷的訊息,生還者與救災人員則應多做預防,以免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
-
發燒一定感冒引起?壓力過大也可能導致心因性發燒
2019-12-30 19:07:32只要聽到發燒,大部分人都會聯想到感冒,當免疫細胞對抗來微生物時,身體大多會拉高體溫,然而發燒可能還有另一個原因,日本國際醫療福祉大學醫院心遼內科部長岡孝和提醒,心理壓力也會引起發燒,不但退燒藥效果不顯著,也可能伴隨著倦怠、頭痛、腹痛,想要緩解環境改善是關鍵。
-
宋同學遭車禍暴力康復奇蹟 醫師透露一關鍵
2021-11-15 08:54:07歡迎回來,日前在台中遭遇車禍暴力,被毆打昏迷的宋姓男大生,恢復狀況超出預期,目前已經清醒,可以回答簡單的數學問題,還開口安慰媽媽說我沒事,預計今天轉普通病房,宋同學如何走過鬼門關?台中榮總醫師表示因為一個關鍵,就是送醫夠及時,把握了黃金期。昨天,台中市長盧秀燕再赴醫院,對宋同學致歉,宋同學還回應「沒事,壞人抓起來就好」。
-
陳水扁罹重度憂鬱 北榮建議轉院治療
2012-10-05 21:03:04新聞頭條,首先來關心,前總統陳水扁的健康狀況。住進台北榮總戒護就醫第15天,上午榮總及北監聯合召開記者會,說明陳水扁病情。榮總醫師表示,經診斷後確認 陳水扁沒有中風或失智的情況,但是患有重度憂鬱症,考量到醫病關係,建議陳水扁轉院並接受精神專科治療。北監表示,會同榮總討論後,再進一步評估是否做出轉院決定。
-
好消息!擦撞遭毆男大生醒了 逢甲師生齊聚祈福
2021-11-12 22:05:28好消息!日前發生行車糾紛,遭毆打的宋姓男大生,目前已經恢復意識,下周有機會拔管轉到普通病房。而傍晚在逢甲大學有一場祈福集氣活動,宋媽媽也出席表示感謝,同時也強調責暴力。
-
老人家囤積雜物 可能是憂鬱警訊
2018-01-23 15:40:42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一點也沒錯,研究發現,鄰里好友的凝聚力,可減少長者憂鬱的風險。和一般民眾相較,有憂鬱傾向的長者容易「自我忽略」,例如:囤積雜物、個人衛生不佳,但鄰里之間如有較強的凝聚力,相互幫助,就可降低「自我忽略」,進而遠離憂鬱。
-
伊波拉虛驚! 謊報男轉精神科治療
2014-12-07 21:26:21高雄榮總收治了一名19歲男子,因為自稱是伊波拉病例,引起軒然大波,在確認沒有出國記錄,檢體呈陰性反應後,已排除是感染伊波拉病毒。目前這名男子經高雄榮總精神科鑑定,長期有行為異常的狀況,家屬決定將他留院,轉精神科治療。
-
男大生擦撞遭毆命危!瑪莎拉蒂等3嫌全聲押
2021-11-11 22:08:22關心社會消息,日前台中一名18歲大學生開車載著同學準備返家,不慎和一輛瑪莎拉蒂發生擦撞,被對方一行3人,持棍棒打到顱內出血。但警方在第一時間未以現行犯將3人逮捕,引發社會譁然。台中地檢署今天(11日)指出,已主動分他字案偵辦調查。3名嫌犯,也被中檢以涉嫌觸犯殺人未遂等3項罪名,聲請羈押禁見。
-
明明沒地震卻感覺在搖?假性地震症候群7症狀勿輕忽
2024-04-24 17:38:11前天晚上至今天清晨,餘震不斷,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統計,22日17時8分至今(24)日上午11時,累積發生115起地震,規模6至7地震共有2次、規模5至6則多達26次,最大規模達6.3,不少民眾驚呼,這次搖最久,感覺整天都在晃,到最後已經分不清楚是真搖、還是心理作用。精神科醫師提醒,如果持續出現類似狀況,就可能罹患「假性地震症候群」。
-
確診者罹患「長新冠」疲倦上身 別輕忽染疫身心後遺症
2022-05-27 21:00:13此波Omicron本土疫情已有逾百萬人染疫,雖說絕大部分為輕症,但臨床發現有43%的確診者罹患「長新冠」,影響身心狀況,造成疲倦上身,且飽受注意力變差、睡眠障礙等困擾。
-
連續4天零確診 居家隔離個案全數歸零!
2020-05-25 15:00:43台灣繼續「加零」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公布無新增病例,其中441例確診,已連4天零確診,連續43天沒有本土出現;居家隔離人數也正式歸零。指揮中心宣布「探病」再放寬中。
-
遇生命重大事故.傷害 當心罹患PTSD
2018-05-09 17:02:31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佳佐表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當親身經歷、目睹到威脅生命或極重大的傷害時,出現極度害怕、恐懼或無助感,並符合創傷後反應診斷準則之症狀,且時間持續超過1個月以上。
-
6招面對憂鬱病患 避免親友同陷低潮風暴
2019-05-22 14:30:10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佳佐觀察,發現憂鬱症首次就診個案之中,約半數會有親友陪同,而他們大多不知該如何應對患者的情緒變化及行為,且生活重心會擺在個案身上而忽略自己或旁人需求,情緒與氣氛也會隨病人起伏,因此當1人陷入憂鬱,周邊親友的生活也會一起陷入混亂。
-
直升機父母出現這些症狀 恐憂鬱上身!
2019-10-30 17:12:28有1名51歲男性高階主管,近1年來總是憂鬱、提不起勁、胃口差、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焦慮等情形愈趨嚴重,工作常出錯,在妻子陪同下前來就診。問診得知其21歲兒子不適應對外的世界,只喜歡上網宅在家,生活作息混亂,目前大學休學中。
-
雜物滿屋難斷捨離?囤物是種病!適時醫療介入有幫助
2024-02-07 18:52:27近年來,興起一股「斷捨離」風潮,講究無欲單純的生活,但社區中仍常見「囤積症」患者,在家中堆滿東西,髒亂不堪,寸步難行,幾無生活品質可言,如果旁人丟棄物品,還會勃然大怒。
-
「自我沉默型」女性 負面影響可能不只心理
2019-10-04 13:54:36你是否很少對身邊的人表示憤怒?或者很難在人際關係中暴露負面情緒?如果是的話要小心了!在1項新的研究中發現,個性壓抑的女性可能更容易罹患中風。在1項針對40至60歲的女性研究中發現,屬於「自我沉默」類型的女性,患頸動脈斑塊的風險會增加,研究結論公布在北美更年期協會年會。
-
「繭居族」足不出戶 從小拒學恐帶來隱憂
2018-04-12 16:31:18成大醫院精神部醫師李嵐婷指出,志杰有「社會退縮(social withdrawal)」的狀況,是所謂的「繭居族」(日語:引きこもり;英語:Hikikomori),與外界全然隔絕。他們幾乎整天窩在家裡,與社會疏離,出門也只是去便利商店或超市,更嚴重者,連家門都不出,甚至有連房門都不出的,與家人溝通只透過傳遞紙條。
-
你習慣聽白噪音入睡嗎?除了白噪音這些方法也很管用
2023-09-06 17:20:55國外期刊研究指出,柔和的下雨聲、海浪輕輕的拍打聲等白噪音可以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品質,具有助眠效果。不過,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白噪音、瑜珈冥想等聲音,只是眾多助眠方式之一,絕非首選,因為能夠藉由音樂幫助入睡的比率僅約2成。
-
以樂觀態度生活 不只心情好身體也更健康
2019-10-09 15:01:28樂觀的生活態度不僅讓人感到快樂,1項新的研究指出,樂觀的態度可能還可以預防心臟病發作、中風和早死等的風險,研究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Network Op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