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碗收藏展 反映台灣早期的生活樣貌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2 月 18 日訊】年輕時跟隨從事外貿生意的外公,到日本留學的吳柏毅,25年前返台,平時幫忙父母做搭屋、拆屋工程,因此,接觸到台灣早期的瓷器碗盤,興趣使然,就開始收集,目前正在高雄六龜洪稛源商號展出。透過鏡頭一起去看看。

人們古早用什麼碗盤?無論是日本江戶時期的九谷燒、百年古伊萬里燒、或者彩印小皿,還是台灣古早碗盤,彩繪圖騰大多數是純手工繪製;碗盤造型、圖案的背後,都與當時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也代表著台灣瓷器製造的轉變與歷史。

古物收藏家 吳柏毅:「大部分都是江戶時代的,只是差別說,這個盤子的話,後面是沒有簽名,沒有製作大師的親筆簽名,它屬於民用的。」

民眾:「古時候大概都是手畫的,近代的都是用機器、用印的;手畫的比較有價值,印刷的、一天可以印好幾萬個,對吧!手畫的、一天畫不了幾隻。」

台灣早期物質普遍匱乏,碗盤雖然做工粗糙,卻是先民走過困苦歲月的歷史記憶,是極為珍貴的文化資產,有著另一種古樸素雅的風情,更是百姓共同的生活記憶。

古物收藏家 吳柏毅:「辦喜事啦、還有入厝,還有祭典的時候,他們會用這個公雞的碗,這個諧音就是『雞公碗』,起家、起家。」

現場除了展出碗盤,還有鐵板創作、以及各類石頭、磚瓦等,透過欣賞收藏展,民眾可以認識豐富多樣的台灣古早瓷器之美。

新唐人亞太電視 李涓榕 方雅嫻 台灣高雄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