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裡人間國寶 百歲漆藝家王清霜

漆藝家王清霜(中)獲頒第41屆行政院文化獎,他與兒子王賢民(左)、王賢志(右2)、孫子王峻偉 (右)一家三代皆投入漆工藝創作。左2為王清霜妻子陳彩燕。(圖/中央社)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5 月 12 日訊】漆藝是需要時間的功夫,耐心打磨,天然漆才能愈老愈美。今年虛歲101歲的漆藝家王清霜自15歲接觸漆藝至今,兒子王賢民笑說,爸爸曾下了註解「要做好漆藝,就要活久一些。」

任誰初見王清霜,都不會想到他高齡逾百歲,說話有力,心神專注,看見攝影記者,會默默轉動一同合影的作品,將最能展現功力的繁複圖案秀給鏡頭。他與97歲的妻子同住在工廠兼住家的房屋,只有連接1樓及2樓的電動升降椅,最能感受到他的年邁。

 漆藝家王清霜(圖)12日獲頒第41屆行政院文化獎, 111年虛歲101歲的他在自家的工作室持續創作。(圖/中央社)
漆藝家王清霜(圖)12日獲頒第41屆行政院文化獎, 111年虛歲101歲的他在自家的工作室持續創作。(圖/中央社)

1樓的房屋一半是散落紙箱、包裝紙還有大型器械的工廠,一堵白牆相連,另一半就是高懸「工藝之光」及「藝門翹楚」等匾額的會客室。仔細一看,掛於牆上的漆畫、置於牆邊的漆器,落款不只有代表王清霜的「王清三」,還有相伴受訪的兒子王賢民、王賢志及孫子王峻偉等人的名字,漆藝三代,氣勢十足。

王賢志說,父親過去多是專注於所設立的工廠(美研工藝公司)及自身藝術創作,「本來就很少出去交際、受訪,對外工作都是我媽負責。」

漆藝家王清霜(左)獲第41屆行政院文化獎,日前與兒子王賢志(右)一同接受社記者訪問。(圖/中央社)
漆藝家王清霜(左)獲第41屆行政院文化獎,日前與兒子王賢志(右)一同接受社記者訪問。(圖/中央社)

王賢志開玩笑說,因為自己和哥哥出去參展,別人才因此「循線」找到父親,「因為他早年參加美展的名字都用王清三,『三』和『霜』的音很像,他也是家中第3個孩子,看名字沒人知道是王清霜。」

為能擁有一技之長,王清霜15歲進入台中工藝專修學校漆工科就讀,並受日本工藝家、當時校長山中公推薦,赴日本東京美術學院工藝科(現東京藝術大學)留學,成為台灣首批赴日留學的工藝家,他白天鑽研工藝,晚上或假日還跟隨其他老師學習雕塑及膠彩畫,收穫滿滿,回台首先就是回台中工藝專修學校任教。

王清霜說,他當時的想法是盡量多去學習,「下課就跟人去學,對國家比較有幫助。」

王賢民補充,父親曾提過台灣當年赴日留學的學生都很認真,「因為大家也無法留在當地學術體系繼續唸下去,所以短時間能學什麼就學。日本老師很嚴格,如果你做的不好,是會在門口丟作品出去,回來的人底子都很好。」

漆藝家王清霜(圖)12日獲頒第41屆行政院文化獎, 他與97歲的妻子同住在工廠兼住家的房屋,王清霜說,台灣的漆早期要從中國、南洋等地進口,後來台灣自己下去種,品質很好,而中部是最適合做漆的地 方。(圖/中央社)
漆藝家王清霜(圖)12日獲頒第41屆行政院文化獎, 他與97歲的妻子同住在工廠兼住家的房屋,王清霜說,台灣的漆早期要從中國、南洋等地進口,後來台灣自己下去種,品質很好,而中部是最適合做漆的地 方。(圖/中央社)

擁有了美術基礎,加上一手由工藝學校培養起的精湛技藝,王清霜不只成立美研工藝公司,讓人看見工藝品可以實用又美麗,也不忘傳承,在1954年舉家自台中遷往南投,和藝術家顏水龍共同創立南投縣工藝研究班(現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並擔任教職,繼續培育工藝好手。

談話間,王清霜坐在會客室皮沙發上,身著領口硬挺的米白色格紋襯衫,搭配黑色西裝褲,看來有些拘謹,他近年重聽嚴重,話不多,很多時候是凝神看著兒孫們說著他的故事,唯獨「漆」的字眼可以鑽進他耳中,讓他眼神放光,燃起「教師魂」,從台灣漆樹的好,談到天然漆的妙。

王清霜說,台灣的漆早期要從中國、南洋等地進口,後來台灣自己下去種,品質很好,而中部是最適合做漆的地方,「靠近北部太冷不行,靠近南部太熱會化。」他伸手碰觸放在面前的甕型漆器,「這已經放快20年,好的天然漆是放越久越漂亮,不怕燒,不怕水,普通漆不行。」

王清霜帶領採訪團隊到房屋2樓,那裡是他的工作室,一對素樸桌椅面對傾瀉自然光的大片窗戶,他指著窗戶外的樹說,那就是漆樹,拿起瓜果形狀的空盤,介紹那是漆器胎體,走到還沒畫完的1幅漆畫旁,他突然低語「其實做這漆,真的是很麻煩。」

這種麻煩,王清霜卻從早期如果盤、珠寶盒等漆器製作到70歲才投入創作的高難度漆畫,不厭其煩地做了80幾年,且直到今天,仍維持每天創作的習慣,有時是拿出過去作品修了又修,有時是開始畫新作品,久一點能持續畫5、6小時,甚至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工作室查看作品。

王峻偉說,漆器或漆畫都是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才能完成的作品,例如漆器,光做基礎的底胎可能就要半年,之後才能在上面畫紋路,畫的時間要看氣候溫度,太冷太熱都不能畫,為了讓作品擁有亮度,上漆後還要拿砂紙慢慢磨,一個圖案也許要磨好幾十次,越大件作品越考驗體力。

第41屆行政院文化獎12日在松山文創園區舉辦頒獎典 禮,行政院長蘇貞昌(左2)頒獎表揚給獲獎的百歲 漆藝家王清霜(中),王清霜並高舉家人所獻花束感謝致意。(圖/中央社)
第41屆行政院文化獎12日在松山文創園區舉辦頒獎典 禮,行政院長蘇貞昌(左2)頒獎表揚給獲獎的百歲 漆藝家王清霜(中),王清霜並高舉家人所獻花束感謝致意。(圖/中央社)

歷經一道道程序才能完成的手工漆藝作品是如此珍貴,王賢志說,也是因為這樣,爸爸作品其實很少,有時其實他看爸爸作品已經很好了,「但爸爸還是會一直重新磨,他常說,他作品永遠都沒做好。」

「職人」一詞源於日本,王清霜80幾年如一日的創作,已然為「職人」最佳典範。老先生在採訪完成後,心滿意足從工作室走回隔壁起居室休息,不忘揮手向到訪團隊道別。

王峻偉在臨別前,轉述阿公的話,「阿公說,職人這詞在日本的意思是做一件事情就做到好,他選定漆藝這件事情,就一直做下去,這就是他所知道的職人精神。」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