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改場示範機械化作業 將鳳梨剩餘資源再利用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24 年 07 月 19 日訊】為了協助產業發展,高雄農改場18日舉辦鳳梨剩餘資源再利用,機械化作業示範場域觀摩會,希望提升農友利益、減少資源浪費。

    運用採收鳳梨植株的機器在田間作業,採收原本要當廢料的鳳梨剩餘植株,再放進脫葉機器裡施作,就可以將鳳梨的葉和莖分開,鳳梨葉能抽取出纖維,而鳳梨莖可以脫外殼或切成小塊,餵牛羊或做成鳳梨酵素。

    農機業者 張勝恩:「這(機器)針對鳳梨的行距下去採收,植株採收原本是用一軌去用的時候會擠,現在改成兩軌,現在採收起來後(再)抽纖維、抽酵素。」

    銀獅青果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 許嘉容:「這個(鳳梨)葉子後面都可以做成實用的物品的話,不管是吸管、杯子,還是碗盤,取代於塑膠類的這些免洗餐具的話,這對於產地來說、對於農民來說,會整個農業的發展都是很好的。」

    鳳梨不僅可以鮮食或做成果乾,近年來紡織業和工業界,也運用鳳梨纖維和鳳梨莖衍生許多相關產品,讓鳳梨全株運用資源不浪費。高雄農改場近年來也著力研發及改良產業所需的一系列機械,幫助農友達到省工省力。

    高雄農改場場長 戴順發:「淨零碳排,還有循環利用是正夯的議題,也是農業部的一個重要政策,高雄改良場配合政策,我們就是之前都是在生產機械的研發一貫化的作業,那這一次我們就針對後面剩餘物的部分做循環利用的這些機械讓它能夠一貫化。」

    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程師 羅兆君:「為了要推廣所謂具有工業化的生態方式,機械的省工省力的開發跟運用是必然的。」

    農糧署副署長 姚志旺:「(補助)這一部分我們跟民間團體跟機械公司這邊都有在合作,當然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目前是一貫化的自動設備,我們都將來會列入我們農機的補助,這是我們應該要做的。」

    這次鳳梨產業暨鳳梨剩餘資源再利用機械化作業示範場域觀摩會,吸引許多農友及相關產業人士前來觀摩,也有國外單位來參訪,促進農業技術的交流,也提升農友產業技能。

    新唐人亞太電視 李涓榕 台灣屏東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