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反」到「返」苑裡青年返鄉深耕在地

Play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Remaining Time -0:00
Stream TypeLIVE
Loaded: 0%
Progress: 0%
0:00
Fullscreen
00:00
Mute
Playback Rate
    1
    Subtitles
    • subtitles off
    Captions
    • captions off
    Chapters
    • Chapters

    【新唐人亞太台 2017 年 04 月 10 日訊】有一群青年,因為參加「苑裡反瘋車」的抗爭而相識,參與社會運動的他們, 也開始思考還可以為家鄉做點什麼?於是,他們與關心地方事務的學生和鄉親組成「苑裡掀海風」團隊,開始辦理各項活動,透過鏡頭,一起去看看這群青年如何一步一腳印,深耕在地。

    一大早,一群來自台北的遊客聚集在苑裡火車站前,專注聆聽導覽員的解說,接著出發,跟著導覽員開始尋訪老街,聆聽苑裡往事。

    親子共學團家長 鄭媽媽:「台北的大樓都是很高啊,雖然還是可以看到天空,可是跟這邊看到天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希望他們可以感受一下我們小時候,就是在這樣的環境長大的。」

    這群年輕的導覽員,平均年齡不過25歲,在結束反對運動後回到家鄉,開始辦刊物介紹苑裡美好的人事物,也結合在地小農、聯繫有藺編技術的阿嬤,四處去宣揚苑裡的特產及技藝,一步一腳印,憑藉自己的雙手,深耕在地。

    苑裡掀海風成員 劉育育:「我們從短暫的反對,到持久長久的深耕,就是返回鄉土,就是希望可以把我們當時的運動的一些能量,就是可以做延續,同時扎根在這個地方生活。」

    苑裡掀海風成員 鄭治明:「用農村的生活步調,去推廣一些例如說友善的農業,跟農夫一起去下田一起去勞作,或者說我們去跟耆老聊天,用很輕鬆的方式,其實是慢慢可以了解到,其實很多事情不一定是要靠很強烈的激烈的運動,他有時候是在生活當中,你可做到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的事情。」

    「掀海風」不斷為苑裡這個人口嚴重外移的小鎮注入新活力,慢慢的,成員們感受到家鄉的變化。

    苑裡掀海風成員 林秀芃:「發現我們的生活方式是可以影響更多的年輕人,就是在地的年輕人會發現說,對,不一定要到都市求發展,就是所謂的發展,其實在苑裡也可能有的,那那個是什麼樣的形式,是需要大家一起共同,我們一起想辦法,年輕人能夠找到自己在家鄉,做的不一樣的工作。」

    反對的動能,其實是源自於對土地的情感,這群青年提供了一個平台,凝聚各方力量,將社會運動的精神落實在生活中。

    新唐人亞太電視 陳彥如 江淳卉 台灣苗栗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